万宁|北京万宁部分门店关闭 美妆连锁陷入群体困境( 二 )


其实 , 万宁为了站稳内地市场 , 此前一直在不断调整 。 在今年"6·18"前夕 , 万宁中国8个城市的17家店开始实行门店升级改造计划 , 这是基于去年23家门店改造之后的又一次线下门店的调整 , 例如明确功能分区、增加新品专柜等 。 同时 , 大部分线下门店均使用自助收银系统 , 让消费者通过扫码选购、线上支付等数字化方式加强购物体验 。 据了解 , 还有部分万宁门店中使用具备刷脸功能的自助收银系统 , 该功能预计在7月底全面覆盖所有门店 。
万宁方面介绍说:"今年上半年 , 我们推出大健康战略、二季度升级17家门店、会员权益升级等一系列业务拉动举措 , 助力消费市场复苏 。 "
而在线上渠道方面 , 万宁自2015年起开启全渠道经营模式 。 如2015年万宁在天猫国际开设了万宁官方海外旗舰店;2017年万宁中国打通了线上与线下万宁万友卡会员购物积分的通路;2018年 , 万宁与京东到家达成战略合作 , 万宁门店上千种SKU与线上同步 , 包括护肤、美妆、个护、母婴、健康等多种类别 。
如何破局
随着美妆药妆产品入局者越来越多 , 加之疫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线下消费习惯 , 整体美妆连锁行业都面临着转型 。 凯度消费者指数推出的《拥抱后疫情时代新机遇》报告中显示 , 在今年1月和2月期间 , 美妆全渠道下跌了13% , 但线上仍有7%的增长 。
对此 , 万宁方面也回复称:"疫情期间,我们发力全渠道数字化营销 , 如小程序迅速上线 。 随着疫情风险的降低 , 万宁的线下业务也逐渐恢复 , 线上业务也持续双位数增长 。 "
在谈到未来时 , 万宁方面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总之 , 我们正在积极地整合资源 , 包括优化我们的店铺布局 , 批量进行店铺环境优化与升级改造 , 并打造更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 "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指出 , 由于疫情冲击 , 今年整体美妆产业都受到较大影响 , 因为美妆产品并不属于刚需的产品 , 所以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
除了万宁之外 , 同样来自于香港的美妆店莎莎在内地也表现出"水土不服" 。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 , 4月1日-6月30日期间的一季度 , 中国内地、马来西亚和电商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下跌27.8% 。 除了业绩下跌之外 , 自2005年在上海开设内地首家门店以来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莎莎在内地仅有43家门店 , 占领市场的速度相对较慢 。
同样 , 在类似业态屈臣氏的最新财报中可以看出 , 屈臣氏在内地市场也经历过"一番煎熬" 。 根据2019年全年财报显示 , 屈臣氏去年全球销售额为1692.25亿港元;中国区销售额为245.91亿港元 ,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 。 值得注意的是 , 2019年屈臣氏同店可比销售增长2% , 排除新开店铺对老店的影响 , 同比增长5.5% , 这意味着屈臣氏历经四年才扭转了同店销售负增长的局面 。
虞坚指出 , 万宁作为香港牛奶公司旗下品牌 , 发源地是以华南广东为核心区域 , 然后逐渐向华东蔓延和扩展的 。 而华北或者西北地区 , 并不属于该品牌具有优势的区域 , 所以在这些区域的经营就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 如在偏离核心区域的地方重新树立品牌形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难度也较大 。
"上述问题 , 不止万宁 , 包括很多区域连锁想要扩展到其他区域 , 其实都或多或少碰到这些问题 。 "虞坚直言 。 "若是万宁能够收缩战线 , 然后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广东市场 , 或者是南方的一些省份拓展 , 反而对企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这样能够更好地找到增长机会 。 "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表示 , 美妆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 , 万宁之所以遇到目前的问题 , 其实是品牌模式和现在消费需求存在落差 。 同时网上消费增强 , 线下产品容易被替代 , 美妆集合店均遇到了增长瓶颈 。 赖阳同样指出 , 类似屈臣氏、万宁这类美妆药妆品牌集合店的市场是逐渐萎缩的 , 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可行的转型方案 , 暂时压缩市场对整体公司的发展而言其实是相对稳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