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鹭|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银鹭?雀巢回应“不作评论”
北京联盟_原题是: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 银鹭价值几何
对于康师傅和华润啤酒竞购银鹭的消息 , 7月19日 , 雀巢方面以"不作评论"回复了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的采访 , 华润啤酒则称"目前为止没有参与此项目" , 康师傅方面并未回应 。 自2020年4月 , 雀巢确认可能出售银鹭后 , 娃哈哈、达利、统一等企业都曾成为传言的主角 。 业内人士认为 , 康师傅收购银鹭可以填补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空白 , 也可扩大产能和渠道 。 华润啤酒虽然否认参与竞购银鹭 , 但华润啤酒的兄弟企业华润怡宝如果收购银鹭 , 可以迅速提升其规模 , 缩小与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的差距 。 不过 , 最终银鹭会以怎样的价格被出售 , 尚难确定 。
文章图片
两强竞购
此次传出竞购银鹭的是康师傅和华润啤酒 , 这两家企业均为行业巨头 。
康师傅在食品饮料领域名列前茅 , 但是 , 就中国饮料市场收入而言 , 康师傅较娃哈哈和可口可乐存在差距 。 2019年 , 饮品收入为356亿元 , 较2018年同期增长0.81% , 占总收益的57.44% 。 2018年 , 以饮料为主要收入的娃哈哈营收468.9亿元 , 2019年的收入尚未公布 , 但业内普遍认为应该与2018年的收入相差不多 。 按照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两家瓶装企业太古饮料和中粮可口可乐的收入估算 , 2019年收入约为400亿元左右 。
不过 , 康师傅整体收入超过了娃哈哈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收入 。 2019年 , 康师傅实现收入619.78亿元 , 同比增长2.13%;净利润达33.3亿元 , 同比增长35.22% 。 上述娃哈哈和可口可乐的收入也就是两者整体的收入 。 康师傅整体收入超过两者不少 。
传言中的另一个竞购方华润啤酒 , 其背后是年收入超过6000亿元的华润集团 。 华润啤酒也是中国最大的啤酒品牌之一 , 2019年全年综合营业额为331.9亿元 , 同比增长4.2%;净利润增长34.3%至13.12亿元 。
2014年,华润对旗下的华润创业进行重组 , 将主业聚焦于啤酒单一业务 , 并更名为华润啤酒 。 2016年3月,华润啤酒与SAB Miller Asia达成协议,回购其持有的华润雪花啤酒49%股权 。 2018年,华润啤酒与世界第二大啤酒酿造集团喜力集团签订协议 , 购得其在中国6家公司的全部股权以及喜力香港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此获得喜力啤酒在中国区的全部业务 , 开始在高端酒领域布局 。
补强板块
针对竞购再传新消息 , 雀巢方面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对此事不做评论 。 华润啤酒公关部门回应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称 , "消息不实 , 本上市公司目前为止并没有参与此项目"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了康师傅相关负责人 , 但截至发稿 , 康师傅方面并未给出回应 。
在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 , 相比华润啤酒 , 康师傅更适合收购银鹭 。 康师傅尚未在植物蛋白领域布局 , 收购银鹭后可以获得其相关产能和全国渠道网络 , 能够与康师傅现有的业务板块互补 。
【银鹭|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银鹭?雀巢回应“不作评论”】目前 , 康师傅包括方便面和饮品两大业务 。 其中 , 饮品业务包括即饮茶、碳酸饮料、果汁、包装水、咖啡、功能饮料和乳酸菌饮料 。 康师傅的即饮茶销量稳居市场首位、果汁销量、碳酸饮料整体销量、即饮咖啡销额居均市场第二位 , 但整体销售额增长仅有0.81% , 低于市场平均销售额5.1%的增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康师傅在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的布局仍是空白 。
虽然华润啤酒否认参与收购银鹭 , 但徐雄俊认为 , 同为华润集团旗下品牌 , 曾经和华润啤酒是一家的华润怡宝存在收购银鹭的可能性 。
怡宝饮用水是目前中国饮用水市场的第二大品牌 , 怡宝旗下除拥有饮用水业务外 , 还拥有咖啡饮料、功能饮料、近水饮料、即饮茶等产品 , 在植物蛋白饮料领域也未涉足 。 并且 , 2018年 , 怡宝开始在非水饮料领域加速布局 。
推荐阅读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C净值下跌1.57% 请保持关注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A净值下跌1.57% 请保持关注
- 中国经济网|广东床上用品抽查4成不合格 华润万家唯品会等上榜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床上用品抽查4成不合格 华润万家唯品会等上榜
- 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资本圈|华润万象生活通过港交所聆讯 合景泰富拟发行4亿美元票据
-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换帅!新总裁为宝洁“老将”,熟悉三国语言
- 亿邦动力网|认养一头牛的“跨界”双11:左手喜茶右手康师傅
- 华润置地|华润置地有了新变化
- 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抽检食品2.2%批次不合格 华润万家福寿鱼登榜
- 中年|华润微50亿定增加码功率半导体封测谋转型:上市8个月人事变动频频 两核心技术人员先后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