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新经济|每日优鲜:我们已经全面盈利
【IT新经济|每日优鲜:我们已经全面盈利】
本文插图
近日 , 每日优鲜CFO王珺在接受《零售老板内参》采访时表示 , 每日优鲜已于2019年年底实现全面盈利 。 事实上 , 2019年12月16日 , 《零售老板内参》曾有报道 , 当时每日优鲜对外的消息也宣称 , 预估公司业绩将达到部分盈利 。 现在王珺的表态 , 意味着每日优鲜2019年整体业绩 , 比预想的要好 。
整体全面盈利 , 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 意味着生鲜线上零售平台最难的整体盈利问题 , 每日优鲜已经率先完成 。
早在2016年7月 , 每日优鲜就宣布在北京实现区域性盈利 。 2018年 , 每日优鲜开始走出华北大本营 , 向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拓展版图 。
全面盈利的背后似乎对应着 , 其前置仓模式已在全国被验证 , 可跑通且可复制 , 而这也可能是每日优鲜能在今年市场惨淡的情况下 , 依然拿到数亿元融资的原因 。
今年5月 , 曾传出每日优鲜拿到新一轮融资的消息 , 这也成为今年以来几家头部生鲜电商中唯一一起报出的融资 。
“前置仓的价值需要时间积累”
从早年的B2C大仓模式到如今离消费者更近的社区店、前置仓 , 经过多年试错和摸索 , 目前生鲜领域跑出来的比较主流的两种模式 , 就是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 , 还有以盒马为代表的生鲜+餐饮、仓店一体的模式 。
不过对于前置仓这一模式 , 业内不看好的声音一直很多 , 盒马总裁侯毅就曾多次明确否定前置仓模式 , 并从今年3月开始关闭所有的盒马小站 , 从前置仓转做社区店 , 盒马mini也在本月从上海开进北京 , 无独有偶 , 盒马mini也于不久前称已于今年6月实现盈利 。
对于外界的质疑 , 每日优鲜的主张一直是 , 前置仓是一个低进入门槛、高经营壁垒的生意 , 需要靠时间去积累 。 系统、服务、供应链能力 , 这些都构成了每日优鲜在这个模式上的壁垒 。
“我们投了那么多钱 , 投了那么多时间 , 还抓了窗口期才沉淀下来的这些东西 , 任何一个人进来做 , 如果他没有沉淀到足够的时间 , 肌肉压根长不出来 。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一个但凡有别的选择的人 , 往往就容易说前置仓做不成 。 ”王珺这样说道 。
而对于最近刚刚进京的盒马mini , 每日优鲜也并不认为是自己的直接竞争对象 , 在王珺看来 , SKU数在2000以内的盒马mini , 更多的对标的是便利店业态(原文如此) 。 其大店在卡位在大卖场 , 而每日优鲜的定位介于二者之间 , 对标的5000左右SKU的标超 。
据他透露 , 目前每日优鲜1小时达的SKU在3000-3500 , 预计明年将加到3500-4000 , 在这个SKU数上的有Cosco , SKU在3800 , 还有永辉的新一代标超 , SKU在5000 。
2019年开始 , 每日优鲜对前置仓进行了一波升级 , 从原来的一百多平 , 扩充到了三四百平 。
而在去年每日优鲜的SKU数还在3000 , 那么在同样的面积下如何在增加1000SKU的承载量呢?
王珺告诉《零售老板内参》 , 每日优鲜的供需算法在这些年也经历了迭代 , 第一代主要管的是用户的需求和供应链的供给 , 而现在的算法在仓的单量承载之外 , 还加入了单品的体积 , 这使得在空间利用率上能更高 。
关于前置仓的成本问题 , 也是被业内质疑比较多的点 。 一个有门脸有自然流量的门店划算 , 还是没有流量但租金成本略低的暗仓划算?这至今仍是零售圈的世纪谜题 。
每日优鲜算得上是生鲜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坚持不开店的玩家 , 对于线下店 , 每日优鲜也一直在观察 , 总体的判断是 , 中国的前20个城市 ,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不适合开店 , 原因是房租太贵 , 比高留存的互联网流量还要贵 , 而在50名以外的城市则是更适合开店的 , 房租成本不高 , 但由于需求分散不适合大面积铺仓 。
推荐阅读
- 每日经济新闻|东方铁塔:中标南方电网项目,中标金额1.23亿元
- 民生经济|高德“查岗”:披着关爱外衣的营销剧?
- 数据|美国经济预计V字复苏不会出现:五张图揭示其中原因
- IT新经济|动画内容开发公司融资2000万 旗下IP粉丝过千万 全网播放量突破数十亿
- 每日经济新闻|太平鸟:持股5%以上股东禾乐投资解除质押约416万股
- |招商宏观5月全球经济数据综述:日本恶化 其余改善
- IT新经济|华为高管:华为与意大利电信将继续合作
- 民生经济|【以案释法】高材生赌徒“变身”诈骗犯 三年间诈骗亲友900余万元
- 新华每日电讯|揭秘MCN:网红“大红大紫的背后推手”
- 经济参考报|科创板运行将满一年:募资超2000亿科创成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