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致命渗透:一场半个世纪的化学骗局,10 亿生意下的病症暗流( 三 )


当时 , 特氟龙不粘锅已经占据了欧美 90% 的市场 , 我国自 1980 年引入生产线以来 , 不粘锅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
今年 6 月 11 日 , 日本环境省对 171 处地下水进行调查 , 发现其中 37 处的 PFOS(全氟辛烷磺酸 , 一种人造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和环境污染物)和 PFOA 严重超标 。 目前 , 日本暂定的饮用水 PFOA 含量标准为 1 升含有小于 50 纳克 , 而测量结果是该标准的 37 倍 。
丁香园|致命渗透:一场半个世纪的化学骗局,10 亿生意下的病症暗流
本文插图
图源:日本环境省
【丁香园|致命渗透:一场半个世纪的化学骗局,10 亿生意下的病症暗流】 由于 PFOA 不可代谢 , 它在人体和自然界持续堆积的后果 , 至今仍然未知 。 就像四处扩散的暗流 , PFOA 携带着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 , 向全世界蔓延 。
无法确定的 PFOA 健康标准
实验结果出来后 , 比洛特代表每一个受害家庭向杜邦一次次发起诉讼 , 总数达 3535 起 。
最终 , 杜邦公司同意就集体诉讼赔偿 6.71 亿美元 。
诉讼案发酵的同时 , 各国开始调查相关地区的 PFOA 饮用水含量并采取行动 。
2004 年 , 澳大利亚宣布停止含 PFOA 聚合物产品的生产和进口 , 并在无法替代的领域严格限制使用 。 2008 年 , 德国联邦环保局将饮用水中 PFOA 预防措施调整为十亿分之 0.1 , 阈值措施为十亿分之 0.3 。 2013 年 , PFOA 被定为欧盟 REACH 法规框架下的高关注物质 。 2014 年 ,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将 PFOA 划为 2B 类(人类可疑致癌物) 。
在中国 , 环保总局于 2008 年将 PFOA 产品列入高污染名录 。 2019 年 , 生态环境部开始公开征集、使用、替代 PFOA 的替代产品 。
但在具体的法规行动上 , 中国至今仍为空白 。
对于 PFOA , 全世界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物 。 其次 , 新化合物的慢性毒性评价耗时很长 , 往往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 , 因此迄今仍是一个难点 , 这也成为制约 PFOA 健康标准制定的主要障碍 。
丁香园|致命渗透:一场半个世纪的化学骗局,10 亿生意下的病症暗流
本文插图

图源:国家生态环境部
这些大大小小的举措中 , 一个健康的 PFOA 饮用水含量标准仍在变动 。 它随地区、时间而调整 , 包含着地区资本、政治、民众间的博弈 。
1991 年 , 杜邦内部将水里的 PFOA 含量标准设为不能超过十亿分之一 。 但在 2001 年 , 坦南牧场小溪中的 PFOA 含量已飙升至该标准的 80 倍以上 , 造成牛群死亡 。
令人震惊的是 , 比洛特提起诉讼后 , 杜邦成立了一个由自己的科学家和西弗吉尼亚环保局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 , 宣布饮用水中 PFOA 新标准为十亿分之 150 。
这个数字远超比洛特雇佣的毒理学专家所评估的十亿分之 0.2 , 但西弗吉尼亚州政府认可了杜邦的新标准 。
2006 年 , 美国 EPA 与杜邦重新签订协议 , 将饮用水中 PFOA 的含量降为十亿分之 0.5;2009 年 , EPA 将饮用水的健康建议水平调整为十亿分之 0.4;2016 年 , EPA 又将 PFOA 和 PFOS 的饮用水健康建议标准降低至十亿分之 0.07 。
没有人知道我们能安全地喝下多少 PFOA 。
化学家打了个比方 , 人喝下 PFOA 就像去吃轮胎一样怪异 , 但杜邦使这件几乎荒诞的事情变得像喝水那样自然 。
比洛特揭发 PFOA 事件后 , 杜邦迫于压力 , 于 2013 年停止了 PFOA 的生产与使用 。 然而 , 他们用类似的氟基化合物代替 PFOA , 这种新物质同样不受环保署管制 。
但由于比洛特的努力 , 全球各地兴起越来越多抵制 PFOA 的运动 , 并对 600 多种相关的「永久化合物」进行调查 。
比洛特仍然在战斗 , 他每年都会写信给环保署和西弗吉尼亚州当地环保组织 , 敦促对饮用水中的 PFOA 进行监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