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微商的减脂代餐迎来爆发式增长,被资本热捧的“吃瘦”经济是门好生意吗? | 什么值得投( 三 )


文章图片
代餐奶昔还是21天套餐?爆款单品与方案型产品并驾齐驱
在元璟资本副总裁陈默默看来 , 代餐产品本质上还是要看切的是哪些群体的什么需求 ,
品牌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并不发生于代餐这个赛道 , 而发生在对于同一人群的竞争上 。



对此 , 咚吃创始人兼CEO俞立德也持有相同观点 , “品类背后代表的是用户需求 , 品类关联需求 , 选对需求是第一位 , 继而再考虑用什么差异化的方式去满足需求 。 而
强势品类 , 往往也是最高效的需求解决方案
。 ”



所以 , 代餐产品所销售的从来都不是产品本身 , 而是被品牌在特定需求下附加的功能性概念 , 真正值钱的也是这些概念 。 所谓的功能性越强 , 价格便越高 。



而不同创业者从不同需求切入也反映了其对食物功能性大小的认知差异 。



1. 把方便需求做到极致:满足特殊人群刚需 , 走“小而美”路线




“人们总是寄希望于有一种超级食物出现 , 可以轻松解决各种问题 , 但代餐的本质还是普通食物 , 并不能具备过多功能 。 ”在若饭创始人邵炜看来 , 之所以大部分代餐产品都以减肥的需求切入 , 是利用了消费者急于减肥的心理 , 但本质上就是让消费者少吃 , 减脂代餐产品在营养均衡上存在很多问题 , 宣传上也有一些水分 ,
“食物本身根本不可能具备减肥功能 。 ”



邵炜在创立若饭前是一名程序员 , 由于工作忙并且对吃的花样上没有过高的需求 , 所以一直是Soylent的用户 , 当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做这件事时 , 便创立了若饭 。



告别微商的减脂代餐迎来爆发式增长,被资本热捧的“吃瘦”经济是门好生意吗? | 什么值得投
文章图片




若饭要解决的本质需求就是给觉得吃饭麻烦的人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解决方案
, 比如程序员、工程师、警察、医生、教师以及备考期的学生等 。 所以对于若饭而言 , 能量与营养就是最重要的 , 而这正与国内大部分代餐产品的理念背道而驰 , 据邵炜介绍 , 目前若饭一瓶液体代餐所含的能量为350大卡 , 是市面上一般代餐奶昔的2倍 , 脂肪含量是后者的10倍 。



作为市面上唯一一个对脂肪非常在意品牌 , 今年代餐的风口与若饭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 , 而邵炜也几乎对资本加持完全不抱任何希望 。 五年来 , 邵炜聊了160家投资机构 , “国内投资人看不上若饭的模式 , 他们都觉得这个市场空间较小 , 不能快速起量 , 但对于能快速起量的减脂代餐 , 我们不屑于去做 。 ”同时邵炜也担心这个风口之下 , 各种良莠不齐的品牌涌入 , 会消耗用户对这个品类的信任 。




若饭之所以没能像Soylent在国外一样火爆 , 与中美两国食品产业差别有关 。
第一是食品的品类上 , 美国上班族并没有太多选择 , 而中国本身就是美食大国 , 上班族可选性非常多;第二 , 若饭的价格和国内正餐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 , 而Soylent之所以在国外风靡是相当于若饭在国内每瓶卖3元 。



五年下来 , 若饭积累了21万用户 , 其中87%是男性 , 去年的流水做到4000万左右 。 在代餐市场目前各家疯狂争夺流量的情况下 , 邵炜并不想参与混战 , 每年几乎没有营销费用 , 整个团队在做的也只是对产品不断迭代 , 将方便做到极致 , 比如瓶装粉末在邵炜看来还是不够方便 , 所以从2018年起若饭开始研究液体代餐 。




2. 切中减脂群体的方案型产品:用户愿意为效果付出溢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