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慢动作|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 , 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活在“全部的现在” 从当下出发 , 联结过去与未来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 , 可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 。 而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 , 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
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茫然的 , 他们有大把空闲时间 , 却不知道用来干什么 , 整天荒废度日;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焦灼的 , 他们和时间赛跑 , 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 连一点空隙都不留给自己 , 他们的人生变成了一连串密集而又无法停歇的鼓点;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无助的 , 他们虽知道时间的可贵 , 也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 却在行动上逡巡不前 , 眼睁睁地看着机会随时间流逝而去;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随意的 , 忽而兴致勃勃、全情投入 , 忽而意兴阑珊、松垮懒散 , 人生就如一片片落叶 , 随风飘散 , 无所依归;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投机的 , 他们总是四处打探 , 寻找能把时间转化为金钱的机会 , 一分一秒都不放过……
那么 , 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 , 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 。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 , 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 , 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
郑重的态度既不急功近利 , 也不消极避世 , 它更像一个孩子所常常持有的态度 。 可能有人会问 , 孩子怎么会“郑重”呢?我想 , 长时间和孩子相处过的大人们 , 不会怀疑这一点 。 和其他孩子一样 , 我儿子也会经常问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 什么“恐龙要不要上学”啊 , 什么“火车有没有后视镜”啊 , 很多问题一问出来就把我逗乐了 。 可是每次他的神情中却一点嬉皮笑脸的意思都没有 , 反而非常严肃 , 像是在说 , “我可是在学知识哪” 。 还有 , 他玩起汽车来也是一丝不苟 , 他喜欢把几十辆小车沿着桌子的四条边依次排开 , 一辆一辆首尾相接排得笔直 。 如果有辆车被碰歪了 , 就要立刻一分不差地复原回去 , 一点差错都容不下 。
孩子用“郑重”的态度玩耍 , 反倒是成年人用戏谑的、游戏的态度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 谁说我们不应该向孩子学习呢?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 , 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 梁漱溟14岁时开始“好用心思” , 有了奋力读书、钻研学问的自觉 , 他带着多病体弱之躯 , 终日不敢懈怠 , 终于自学成才 。 24岁时只有中学学历的他登上北大教坛 , 便是极好的示范 。
不同场合 , 不同的时间视角
【给你一个慢动作|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说“郑重”是人文学者从个人经历和学识出发内省而来的洞见 , 那么现代心理学则采用科学方法 , 给出了关于人与时间关系的更深入的见解 。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 。 他发现 , 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视角 , 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 , 他们是怀旧的 , 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 , 珍视亲情和友情 , 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 。 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视角 , 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 , 他们经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 , 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 , 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 , 具有此种视角的人总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 , 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 , 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大必要 , 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 。 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 , 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风险比较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