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慢动作|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 )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的人 , 即具有宿命论视角 , 他们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 , 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 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
第五种是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 , 这种视角被称为未来视角 , 他们具有前瞻性 , 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 为了完成未来的目标 , 他们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 , 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 , 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 。 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 , 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
观众在欣赏一幅油画时 , 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 , 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 。 类似地 ,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 , 不同的内心视角也左右着我们对它的感知 , 进而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
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 。 因为这五种时间视角里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 , 都有各自的缺点 , 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 , 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 , 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 并且 , 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 , 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
在工作场景中以未来视角为主是合适的 , 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 , 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 , 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 , 时间利用更有效率 。 所以当你坐在办公室里时 , 采用未来视角是合适的 。 但是反过来 ,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 , 是不是仍旧要为明天还要开什么会、写什么报告而操心 , 甚至寝食难安呢?大可不必 。 在非工作时间 , 你就应该放下工作 , 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 。 这个时候考虑未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 , 转而采用享乐主义视角更为合适 。
积极过去视角适合在与家人一起时引发 。 很多人逢年过节才有难得的机会与父母长辈团聚 , 这时不必急着去想新一年的计划 , 而是应该多想想曾经与家人一起走过的时光 , 这样才更有意义 。
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
同样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Lindvall)提出 , 具有平衡式时间视角的人 , 在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extended now) , 既可以“从当下来审视过去” , 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 他应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
这种既不疏离过去也不漠视未来的当下感 , 显然与享乐主义视角差别明显 , 它显示了一个人对时间所应具有的责任感 , 即以更严肃(虽然不一定更迫切)的态度来对待时间 。 这与梁漱溟先生的“郑重”一说便不谋而合了 。 近百年前人文学者的自我审思与新近的基于实证的科学观点实现了相会 , 这是件多么奇妙的事!
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的当下感”这些观点出发 , 林德沃提出了更好地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 。 下面是这十条建议以及我对每一条建议的阐释:
1.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 , 不左顾右盼 , 不患得患失;
2.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 , 不要疲于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 , 换位思考;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 , 它对今天仍具有意义;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7.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由于随机性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 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计划 ,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点;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 , 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既然未来难以预测 , 那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能让我们在当下更有行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