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销健康码是否过度采集个人信息?民法典解答这些隐私相关问题
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进步和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一方面,各式各样的推销电话、层出不穷的诈骗信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成为难题 。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只有在合理流动和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过度强调个人信息保护,不利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信息自由流动 。
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保障“人的尊严”?刚刚颁布的民法典对此有何回应?司法执法实践中,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6月20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的 “民法典与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高校、法院、互联网行业的各位专家就民法典中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民法典明确区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哈尔滨的王先生发现,使用微视APP时,该APP会获取其微信好友信息并推送好友发布的视频 。据此,王先生以侵犯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 。法院根据诉前财产保全的规定作出裁定,要求腾讯公司立即停止在微视APP中使用王先生的微信好友信息,并停止将王先生信息推荐给其他用户 。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案件没有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概念作出区分 。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但并未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概念作出界定,民法典则是一个突破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给出了隐私的定义——隐私既包括“私人生活安宁”,也包含“不愿意让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和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同时,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可能破坏他人隐私和隐私权的行为 。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管办主任孙铭溪提出,在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格更加被重视,以前的司法案例都是把个人信息纳入到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内,但是民法典把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相区分,实现了从“一元化”到“二元化”的概念重整 。
孙铭溪认为,隐私权更多是精神利益,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和财产利益,隐私偏重于消极防御权,个人信息强调个人信息的自决和控制,既包含了隐私期待中拒绝被刻画数字人格的权能,也包含了主动建立数字人设的权能 。国家标准中的敏感信息,主要从产业出发,更多关注的是客观风险,民法典中的私密信息更关注主观意愿,强调不为他人知晓 。
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使用
许先生是一名法学博士,也是“QQ浏览器”的用户,在一次使用中,许先生发现用微信或QQ账号登录“QQ浏览器”之后,“QQ浏览器”在没有提示也未经许先生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就获取了许先生的微信好友关系,并展示在好友页面上 。不仅如此,“QQ浏览器”还同步了许先生微信账号中的性别、地区等个人信息 。
“我从未授权过‘QQ浏览器’收集我的个人信息 。这是在公然窃取隐私 。”许先生想删掉这些被违法收集的个人隐私信息,却发现QQ浏览器居然没有提供任何方式来取消个人信息的授权,也找不到任何能够删除个人隐私信息的地方 。
无奈之下,许先生在法院起诉了“QQ浏览器”APP运营方腾讯,并提起了行为保全申请(诉前禁令),要求腾讯立即停止侵犯其隐私权的行为,并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APP上使用原告的微信/QQ账号信息以及好友关系 。
最终,根据许先生的申请,法院裁定腾讯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APP中获取用户微信账号中的头像、性别、生日、地区等个人信息,以及微信好友信息的行为 。
个人信息究竟该如何保护?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和一千零三十六条明确了相应规范,强调个人信息不得过度处理的同时限定了免责范围,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又上了一层“保护色” 。
阿里巴巴文娱诉讼法研负责人李颖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三种场景,包括人脸识别场景、账号数据打通共享场景、数据抓取精准营销场景 。她认为,应当在保护个人信息和促进产业发展之间实现平衡,把握公共利益的合理边界,加大民事权利的保护力度,保持刑事手段的适当谦抑 。
推荐阅读
- 数据|借助极课大数据接入智慧教育 四川九寨沟县开展精准教学
- 老程健康谈|给高血压患者提个醒:除了盐外,这5物也要少碰,以免血压升高
- 健康科谱罗医生|菠萝吃得越多, 身体越不健康,还是少吃点吧
- 漫说健康|赖宝突发心梗去世:猝死前这4个“求救信号”,收到一个能保命
- 健养张医师|女性害怕老的快,可以多吃3种食物,补血养生,好吃又健康!
- 中医刘医师|吃葡萄减肥抗癌,那要不要吃葡萄皮和葡萄籽?吃对健康来敲门
- 馨妈辅食记TB|酷暑别光吃冰淇淋,试试这款小甜品,宝宝喜欢,健康又有营养
- 阿豪健康|变胖主因!专家曝吃饭顺序错 血糖乱飙积肥油
- 每天一点健康知识|肾不好者难长寿,多吃2白,减少3习,记住6个字,肾脏更健康
- 医说健康|千金难买老来瘦?老人突然暴瘦还伴有2个表现,当心胰腺出故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