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叙事:妄言与真相


【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叙事:妄言与真相】
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叙事:妄言与真相
本文插图
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叙事:妄言与真相
本文插图
伊莎贝尔?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是德国著名的金融经济学家 。 2007~2015年 , 任德国美因茨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2014~2019年入选德国政府经济专家委员会(亦被称为政府经济顾问“五贤人”);2015~2019年底 , 任波恩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 施纳贝尔一直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坚定捍卫者 , 经德国政府提名于2020年1月正式担任欧洲中央银行执委会委员 , 负责货币政策研究和制定 。 本文不仅是施纳贝尔上任伊始作为决策者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全面辩护 , 同时也是她作为资深学者对中央银行社会角色的一次教科书式廓清 。
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叙事:妄言与真相
本文插图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2期
近十年来 , 德国经历了二战以后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周期 。 2010年至今 , 德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 , 失业率降至两德统一后的最低水平 。 毫无疑问 , 欧洲中央银行(下称“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为德国的经济扩张作出了重大贡献 。 通过降低利率和运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 欧洲央行为支持整个欧元区的投资、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条件 。 正是欧洲央行在2012年采取果断行动 , 阻止了欧元区的解体 。 尽管取得了这些巨大的成功 , 但在欧元区的部分国家 , 特别是在德国 , 关于货币政策的公开辩论正变得日益激烈 。 这场辩论被各种叙事所主导 , 比如:“惩罚性利率”对德国储户进行“征用”(expropriation)所产生的“货币泛滥” , 不可避免地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了大量僵尸企业产生 。 在此 , 我想深入分析其中的一些叙事 , 并实事求是地加以讨论 。 我将表明 , 欧洲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对于实现欧元区物价的持续稳定是必要的 , 而之所以使用负利率和资产购买这类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主要是为了应对欧元区发生的经济结构变化 , 而这种变化是欧洲央行难以掌控的 。 我还将讨论这些货币政策措施的潜在副作用 , 并证明许多人经常流露的恐慌情绪不过是基于一些似是而非的叙事 。 对欧洲央行的过度批评是危险的 , 因为它不仅损害了人们对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的信任 , 而且还破坏了欧洲的凝聚力 。
经济发展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事实与错觉根据《欧盟职能条约》(Treaty on the European Union , TEU)第127条的规定 , 欧洲央行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欧元区中期内消费价格的年增长率低于但接近2% 。
事实表明 , 自欧元问世以来 , 欧元区的通胀率一直过低而不是过高 。 1999年以来 , 整个欧元区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7% , 其中德国的年均通胀率仅为1.4% , 明显低于欧元面世前的水平 。 稳定的价格伴随着显著的经济增长 。 在过去的十年里 , 没有哪个工业化大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增长比德国更强劲 。 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 , 每个德国人的腰包平均比十年前增加了6000欧元 。 相比之下 , 在意大利 , 这期间的人均收入大致保持不变 。 同时 , 德国的失业率也降至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 。 鉴于我们过去十多年来所经历的全球性大动荡——如国际金融危机、欧元危机、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英国脱欧等 , 德国经济能够取得上述成就殊为不易 。 德国的经济成功源自对欧元的高度认同 。 德国对欧元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 80%的德国人都支持欧元 , 这一比例远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 。 尽管德国人对欧洲央行的信任度通常低于对欧元本身的信任度 , 但他们对欧洲央行的信任仍然高于欧元区各国的平均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