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健康险巨变:长护险扩围,重疾险修订,医疗险或将迎来大爆发( 二 )


目前 , 我国有护理需求(失能半失能)的人群已超过4000万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 这部分的人群到未来会增长到1亿人口的体量 。 这可能是全球其它市场都没有面对过的一个问题 。
在中国联通集团医疗健康行业首席专家、大健康领域资深战略专家刘芷辰看来 , 长护险试点扩围的政策逻辑是来源于医保控费的动机 。
在医保费用支出中的构成中 , 住院的医疗费用支出占了大头 , 如果能通过长期照护、健康管理等方式管住这一部分的医疗费用支出 , 将从源头控制住医保基金支出的快速增长势头 , 实现医保结余 。
在过去我们的医保报销政策下 , 人们在疾病之前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 , 医保是不报销的 , 只有等住院发展到大病了 , 医保才会报销 , 既往的医保报销政策主要以住院报销为主 , 也导致很大程度的医保基金的过度消费 。 刘芷辰说:“伴随着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基金、商业健康险等多元化筹资和多层次保障体系的逐步构建 , 围绕着重点人群的画像 , 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分类管理 , 这一定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 ”
“将长期照护视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福利 , 这个定位至关重要 。 ”刘芷辰发现 , 虽然日本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 , 但是很多独居老人还是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护服务 , 这跟他们相对成熟的服务体系和照护保险支付制度有很大关系 。
“目前来说 , 中国社会需要解决一个制度性问题 , 就是养老照护的社会保险支付的问题 。 ”刘芷辰解释 , 我国现行的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体系里 , 是不包含针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 , 也就是说 , 老人只有生病了 , 才能通过医疗保险来解决医疗支付的问题 。 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是通过养老金来进行支付 。 但是如果老人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 , 又不能长期住院治疗 , 这时候庞大的照护费用的支付就完全要依靠老人及家人的自费来解决 。
虽然我国部分试点城市已经启动了长期照护险的试运行 , 但是 , 筹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
“从长远来看 , 长期照护险其实是应该通过强制保险制度来解决的 , 也就是说 , 其实应该通过比如实行六险一金 , 把长期照护险纳入强制保险的制度保障 , 要求大家都来提前储蓄自己的养老照护保险 , 到了老年时再进行消费 。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中国将会出现庞大的需要老年照护人群的支付问题 。 ”
刘芷辰坦言 , 这里面还存在一些技术支撑的问题 , 比如针对不同的老年人 , 其身体状况可能是不同的 , 其照护险的支付标准也应该根据老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区别对待 。 此外 , 同一老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身体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 需要定期进行评估 , 以确定照护险的支付标准 。
“国家应该在长期照护险的支付评估标准方面统一设置评估标准 。 ”刘芷辰认为 , 我国在构建长期照护系统的体系化设计方面 , 无论是从财政制度、保险制度、服务队伍和质量保障方面 , 都有很多亟待提升和加强之处 。
长期照护的市场如此庞大 , 在现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去推动大规模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 但在这个过程之中 ,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回答 。
一方面是护理保险的筹资方式到底怎么样确定 , 就是说我们在现有的社会保险里面加入一块护理 , 还是通过其它的筹资方式 , 如通过商业保险这个方式去筹资?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 , 一旦用户出现了护理需求 , 那么不管是商保还是医保作为保障方 , 它们的角色定位是更多的去给钱 , 还是说要去给服务?
在汤子欧看来 , 在看到长护险试点扩围后 , 他其实是担忧大于欣喜的 。 “长期以来 , 第三方护理机构在我国的发展是不充分的 , 若突然运动似的建起来 , 质量如何去保证?我们在长期照护的供给端资源其实是非常匮乏的 。 ” 汤子欧说 。
在长护险的先期试点运营中 , 平安、泰康等企业都参与了其中 , 积累了一些经验 。 在泰康养老健康险系统部的张晓耀看来 , 虽然目前一些试点的模式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了 , 但存在着商业模式不清晰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