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焦DeepFocus|金棕榈导演和国民女神,谁才是这出戏真正的主角?( 七 )
本文插图
张无慢:
我还是觉得小津和是枝裕和是相反的 。 我知道小津的创作方式是高度规划的 , 甚至可以说是异常严苛 , 但是和这个没有关系 。 这里说的是剧本往前走的动力是建立在日常性还是戏剧性之上 , 我还是觉得是枝裕和是偏向于后者的 。
肥內:
不 , 小津的剧作行进也是完全戏剧性的 。 要记得小津一句名言:「电影是戏不是意外」 。 小津把戏剧性做某种程度的压缩、压抑 , 以及转化 , 让它看不出来 , 这是小津晚期作品高竿且无人能复制的关键 。
而是枝又在一些地方 , 比如小道具的使用 , 像法比安一直要找的「三角」 , 但她始终没有真正拿在手上 , 都是路米尔拿的 。 这种东西在小津那里几乎是稀松平常却又非常复杂 。
彭若愚:
但小津拍得更平稳 , 戏剧驱动并没有是枝那么突出 。 如果说是以余味定输赢的话 , 是枝作品的口感貌似经常有所偏颇 , 如肥内老师说的摆荡在两面性之间 。
张无慢:
分歧也许在于我尽量避免考虑“导演”这一动作…
本文插图
肥內:
小津的平稳也是一种假象 , 比如《秋刀鱼之味》 , 就这么刚好 , 父亲会在与战友重逢时 , 也重逢了「亡妻」(与他妻子长得像的老板娘) , 而这个亡妻的副本竟成为推动女儿出嫁的一部分动力 , 并且与前面关于死党的续弦黄色笑话合在一起 , 并且又在酒吧跟战争(与战败)会合:嫁女儿像是战败 , 生活上的输、情感上的输 。 这是非常戏剧化的 。
是枝的戏剧性再强都强不过小津这种写法 。 这也是为何是枝觉得自己比较接近成濑 , 因为成濑在这一点上确实比较浅白 。
其实是枝的两面性没有谁胜谁负 , 我感觉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
彭若愚:
我个人是倾向若说是枝有比较类于小津之处 , 应该是在他开始寻求更为广域的视角看待家庭 。 往往让家庭的问题与矛盾并不止于家庭 。
肥內:
我喜欢含蓄的 , 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一种阴冷 , 而不是直白地说 。 就像 , 当法比安与路米尔在「修好的小剧场」前和解之后 , 母亲马上进入「职业模式」 , 此时路米尔「再次」处于失焦的这种冷 。
这是一个必然走向 , 因为小津的家庭不太会在内部崩解 , 很少 , 《东京物语》算是一例;但多数时候都有外力进行破坏 , 最简单的:女儿要嫁出去 。 一旦走到家庭外 , 马上什么都要涉及到了 。 但是前提是家庭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 , 而多数都是战争留下的伤痕 , 最表面来说:单亲家庭 。 失亲意味著受到战争影响 , 从而一开始家庭根基就不稳了 。 这也是为何小津根本上是反战导演 。
是枝的时代完全不同 , 基本很难从这个缺失作为起点 。 因此他更擅长从内部制造死者 。
本文插图
主持人:
大多数亚洲导演拍摄西方外语作品都评价不佳 , 特别是对于本土观众而言 , 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社会中呈现出难以调和的样貌 。 各位老师对于这种调和是怎么看待的?除了《真相》 , 还有没有比较好的作品可以说说?
肥內:
不过我常在想 , 调和是不是也是一个假象:当西方人找来东方人创作 , 不就想看看两种文化的撞击?李安很能满足美国人的这种需求 , 所以他适应良好 , 哪怕是《浩克》这种片竟都能蕴含东方元素 。 也许他们需要是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