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将思政之盐 融入课程大餐

教育部出台《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
如何将思政之盐 融入课程大餐
本报记者 万玉凤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 , 但不能光吃盐 , 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 ”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 。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 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 ,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 。
近年来 , 各地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 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 , 目前已初步形成高校普遍重视、院系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的局面 。
在此基础之上 , 如何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跃升?经广泛调研、深入研究 , 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 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 。
“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管用一招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 , 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 , 让每一位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 , 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 , 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 , 让“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 。
这一转变 , 如何实现?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
《纲要》立足于教学工作 , 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 , 对地方、高校、院系、教师各个层面 , 对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类课程 , 对文理工农医教艺各个学科专业 , 提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 。
“把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 为高校和教师拨开了认识上的‘迷雾’ , 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 , 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吴岩表示 , 在建设目标上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 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 , 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 , 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 进一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
在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看来 , “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 , 不是只建几门课的样板房工程 , 要按照所有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的‘两个所有’要求全面建设 。 ”
上海市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 , 课程思政已实现3个“全覆盖” , 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 , 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 , 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 。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已覆盖所有院系 , 示范专业已覆盖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院系 , 并向理工科院系持续延伸 。
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 , 中国农业大学将课程教学大纲变更为“育人大纲” , 修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 强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 ,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关系 , 推动课程育人改革走向深处、落到实处 。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 教育部明确了主要工作思路 , 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 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 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 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 , 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 , 既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 , 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 , 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