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救灾、兴水利,宋朝士人为何爱慈善?为地位,也是身不由己( 二 )


在宋朝有关水利的官职就有几十个从上到下 , 各个行业 , 各个领域 , 从管理到监督再到修建 , 可是在建设过程中 , 政府的资金总不是那么充裕充沛的 , 民间力量还是在某些情况下走了出来 。
民间的孙逢辰、陈亢等多个地方乡绅 , 都在国家的水利工程修建中作出了一份贡献 , 且获得了一部分名望 , 写入了史册 , 被人们传颂至今 。
|扶贫、救灾、兴水利,宋朝士人为何爱慈善?为地位,也是身不由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 , 助力贫困户脱贫
因为南宋后期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 许多百姓没有自己的田地 , 只能去租赁他人的田地 , 而这样又很容易被剥削 , 被侵害 。
这个时候具有一部分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动站了出来 , 几个人联合出田或者买了一块田地 , 让大家按顺序耕种 , 这就是“义役” , 这种民间自发的行为既能缓解一部分民众经济困难 , 口粮青黄不接的困境 , 也能加强社会的稳定性 ,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之后 。之后 , 这个民间自发的行为制度也慢慢的推广到了全国 。
|扶贫、救灾、兴水利,宋朝士人为何爱慈善?为地位,也是身不由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 , 士人在投身公益事业中 , 得到了地位
1 , 地方官与“地头蛇”混合双打 , 才能赢得“胜利” , “地头蛇”也能得到地位
在宋朝 , 有两位文人名叫黄文明、吴如松 , 和当地的地方官员关系不错 , 一次黄文明入梦 , 梦中碰到一个小官族 , 拿着文书前来逮捕自己和吴如松 , 两个人都是很愤怒 , 认为官员不应该平白无故拿自己这种文化人去问话 。
虽然说这只是一个梦 , 但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来 , 当时在文人的心中 ,地方官员是没有什么权威的 , 自己内心的知识才是最需要得到尊重的 。
在地方上有些官员上任都必须去当地的许多学士家中拜访 , 以礼相待 , 就算是对方没有参加科举 , 那也要抱有敬意 , 否则就很容易受到当地文人的围攻 。久而久之 , 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也就增添了人们心里对读书人的敬意 。
|扶贫、救灾、兴水利,宋朝士人为何爱慈善?为地位,也是身不由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 , 面子工程——读书人也是好面子的群体
在宋朝人们推崇文学 , 文人士人在这个时候获得了之前不能想象的身份地位 , 不仅科举制度达到了完善 , 就连平常的教育事业以及思想探讨都成了统治阶级肯定的一部分 , 文人摆脱了之前被打压的局面 , 开始慢慢的有了傲气 。
读书人表达自己文化地位的方式多种多样 , 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在面子上下点文章 , 而积极参加民众的慈善事业 , 也能满足这些人在面子上的独特要求 。
|扶贫、救灾、兴水利,宋朝士人为何爱慈善?为地位,也是身不由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 , 士人热心公益 , 有本心 , 但更多的是迫不得已
1 , 官员无力 , 乡绅士人只能迎头而上
南宋时期风气是有一些偏颇的 , 如果有文人开了学堂 , 给学生们教导科举之事 , 来学习的子弟自然是蜂拥一团 , 而那些武将所开设的武馆教学 , 则并没有多少人问津了 。
而南宋时期 , 许多官员的官职调动也格外让人感到不解 , 一个曾经担任地方行政职务的人 , 摇身一变可能会被安排去管一些完全陌生的行业 , 而其他职业的莫名其妙也会被调过来教导 , 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 , 这种频繁的变动只能导致阶级以及官员等级的混乱 。
|扶贫、救灾、兴水利,宋朝士人为何爱慈善?为地位,也是身不由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