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飞凡宣告注销,王健林为何做不成电商( 二 )


万达没有对外公布过电商的烧钱规模 , 但不会是小数目 。
“我曾经犯的一个错误 , 就是给了曲德君太多的钱 , 我跟一些企业家讨论 , 他们说当初网科少给点钱 , 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 。 看来钱不能给得太多 。 ”王健林反思道 。
有人、有钱、有资源 , 好结果却遥遥无期 。 万达对电商的执念 , 是一家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的焦虑、恐慌与期盼 。 万达电商的沉浮 , 是正在被解构的商业世界的一个典型样本 。
失利腾百万
2014年8月29日 , 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 。 王健林、马化腾、李彦宏对着镜头 , 面带笑容 , 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 这是万达电商的高光时刻 , 此前和之后没有什么事较之更出彩 。
三方宣布 , 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一家电商公司 , 一期总投资额50亿元 , 其中万达持股70% , 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 , 计划五年投资200亿 。 该公司就是飞凡 , 外界习惯称之为“腾百万” 。 不同于淘宝、京东 , 打造一个智慧生活O2O平台是飞凡的使命 。 马化腾当时解释 , 电商不完全准确 , 更多是利用移动互联网让线下实体经济变得更智能 。
实际上 , 当初王健林更有意与马云合作 。 “王老板亲自找到马老板 , 马老板对这个事很冷淡 , 不感冒 。 ”万达电商前高管韩文保(化名)告诉《中国企业家》 。
万达内部对阿里也有抵触 。 2014年 , 阿里与万达协商 , 当年3月的女生节期间搞一场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活动 。 时任阿里COO张勇出面洽谈 , 万达高层允诺 。 后来 , 由于万达内部反对作罢 。
反对者的逻辑是:双方的商业本质相同 , 都是通过爆款吸引人流 , 高客单价变现 , 差别仅在于一方是实体 , 一方是虚拟 。 因此 , 万达和阿里是竞争关系 , 不应该合作 。
万达做电商缺的是流量和平台经验 , 互联网巨头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 阿里不行 , 王健林扭头转向腾讯与百度 。 当时 , 腾讯在大力推微信支付 , 百度All in O2O , 一百多家万达广场的线下资源对二者来说都是难得的富矿 。
万达电商前CEO董策告诉《中国企业家》 , 2014年2月 , 他进入万达电商以后 , 开始负责推进腾百万的合作 , 前后约7个月 。 三家公司都成立专门小组 , 有30人左右参与 。 王健林、马化腾和李彦宏凑在一起非常难 , 马化腾腰部有伤 , 艰难协调之后 , 三方选择在深圳召开发布会 。
万达电商一位离职高管给出另一个版本的说法:董策入职前 , 腾百万谈判已经开始 。 当时的万达电商COO马海平坚决反对与阿里合作 , 他有超过五年的百度工作经历 , 曾任百度商业拓展部总监 , 腾百万这个局正是由他攒成的 。 但三方基于战略互补 , 并没有多少谈判细节落地 。
对于万达来说 , 谁促成腾百万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腾百万能带来什么 。
2015年3月3日 , 飞凡试运营 , 4个月后正式上线 。 以移动端为主要入口 , 线上线下融合 , 提供智慧停车、智慧餐饮、智慧购物等 。 这距腾百万发布已经过去大半年 , 关注的声音减弱 , 此后有关腾百万的消息也越来越少 。
“2014年底、2015年初的时候 , 有一段时间大家来往还是蛮紧密的 , 但慢慢就不来往了 。 太多太多的事变成 , 走着走着有人不见 , 走着走着事没了 。 ”万达电商前中层张宁远(化名)感叹 。 他与腾讯、百度的业务部门对接过 , 合作方向都认可 , 通常技术层面做完开发 , 运营没有下文 , 牵头人也不再出现 。
当时 , 张宁远等人的工牌写着万达电商 , 劳动合同却是万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5年注册的飞凡更是一个未被广泛传播的品牌吉祥物 , 外界仍经常用万达电商4个字指代飞凡 。
“我觉得在推进速度和相互合作的规则方面不够清楚 。 ”万达电商前中层刘立平(化名)以万达与百度的会员联合登录为例 , 有顶层设计 , 往下仍需层层审批 , 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 阻力很大 , 难以执行 。 最后 , 只做成一半 , 百度账号可以登录飞凡 , 飞凡账号不能登录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