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还都之争”七十年:朱棣强行拍板后牵涉大明四代皇帝的国本乱象( 二 )
本文插图
▲北京故宫掠影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 , 在朝贺大典举行四个月后 , 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就因雷击引发火灾 , 群臣纷纷进言 , 认为这是迁都北京激起天怨民怒而引发的天谴 , 趁机上奏劝说朱棣还都南京 , 以顺应天意 。 朱棣看到这些奏折后勃然大怒 , 当即下诏将带头者言官萧仪等人处斩以儆效尤 , 其余主张南迁的朝臣这下只好偃旗息鼓 , 不敢再针对此事进谏 。 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迁都北京导致朝政中心远离东南经济重心所带来的大量矛盾 , 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
本文插图
▲明仁宗朱高炽像轴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 , 明成祖朱棣驾崩 。 皇考还没来得及下葬 , 之前被其打入大牢的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就被新君朱高炽释放 。 夏原吉甫一出狱 , 就立即奏请新君朱高炽还都南京 , 通过减少漕运费用的方式以解决日益扩大的朝廷财政赤字 。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仁德之君 , 朱高炽继位之初他就下令叫停“下西洋”等大型耗资项目 , 并下诏停止采购建设材料、扩建北京城等事宜 。 此后在“还都派”大臣一次又一次进谏中 , 这位曾经在南京度过十几年监国生涯的新君 , 对于还都南京的想法日趋鉴定 。
本文插图
▲南京明故宫复原模型
从永乐二年(公元1414年)被封为太子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返回北京为止 , 朱高炽一直听从父命留守南京监国 。 对于后者来说 , 南京可谓是其“龙兴之地” , 况且作为皇帝 , 朱高炽也确实看出迁都北京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 , 坚定想法的朱高炽下诏将北京改为“行在” , 南京重新成为大明首都 。 为表自己回銮南京的决心 , 明仁宗令太子朱瞻基南下留守 , 行使监国大权 , 心腹太监王景弘则主持修葺南京宫殿事宜 , 为回銮加以准备 。 正当朝臣为还都南京而努力时 , 明仁宗朱高炽却突然病逝 。 仁宗弥留之际仍不忘还都南京之事 , 毕竟一旦还都 , 南北漕运劳役必然减轻 , 为此他特意留下遗诏 , 要求新君和众臣务必遵守 。
本文插图
▲明仁宗献陵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仁宗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 仁宗朱高炽在位时期 , 金陵城地震不断 , 即便是重新确定南京的“京师”地位 , 上天也余怒未消 , 地震频繁发生 。 这一情况虽未阻止仁宗的回銮决心 , 却使太子朱瞻基对地震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 进而对南京产生了厌恶及抗拒之心 。 要知道 , 当初皇太子朱瞻基奉命行使监国大权之时 , 正是南京地震最为频繁之时 , 天灾频发给他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 如果此时他按照先皇遗命回銮南京 , 地震又再次爆发 , 无疑会动摇明宣宗的统治 , 天下人甚至会怀疑他是无道之君 。
本文插图
▲明宣宗朱瞻基像轴
需要指出的是 , 在洪武及永乐两朝 , 南北两京的地震频率相差无几 , 人们很难判断何处更适合建立国都 , 只能从人力消耗的角度来判断 , 位于东南财政要地、水陆交通发达的南京城显然是国都的最佳选择 。 然而仁宗朱高炽继位后 , 东南持续频繁的地震却让人们开始接受北京城是大明国都的最佳选择 。 与朝臣达成共识的明宣宗朱瞻基 , 虽然明面上不敢违抗仁宗遗诏放弃回銮 , 但他却以南京地震频发为由 , 常年驻留在北京办公 , 并停止回銮准备工程 。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 明宣宗朱瞻基下诏恢复北京“行在六部”职权 , 大明王朝又回到了北京顺天府有实无名、南京应天府有名无实的两都时代 。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苹果专利显示肌电感应的Apple Watch手环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手势
- 搜狐新闻|首秀鸿蒙OS+麒麟1000华为mate40,华为mate30价格爆降强弩之末
- 每日经济新闻|千禾味业:董事胡高宏、董秘吕科霖减持计划完成,共计减持约14万股
- 中国新闻网|余额宝收益率持续走低:不敌银行定期,被微信碾压?
- 每日经济新闻|云南电信自6月1日起逐步关闭3G数据业务
-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农业银行白银分行原党委书记、原行长刘兴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每日经济新闻|北京市拟规定:诋毁、污蔑中医药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 闪电新闻|「改革攻坚在行动」济南: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身价成为硬通货
- 科创板|新京报《科创北京》获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
- 民生新闻播报|庆元女子遭遇“杀猪盘”,原来帅气的“男友”竟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