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笔似尘钩|明末风云,关宁锦防线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大明鸡肋


明朝历史真正的进入千家万户 , 需要感谢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 这本书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读过 , 是一个很优秀的科普读物 , 里面详细介绍了明朝的许多人物和历史 , 但因为它是一本小说形式的刊物 , 里面的内容避免不了会出现神化或者贬低某些事件或者人物的存在 , 比如关宁防线 。
当年明月将关宁防线描绘的很强大 , 说它是明末最重要的防御战线 , 一直到清朝入关的时候都没有突破 。 还有一部分人根据书中的描绘 , 畅想连篇 , 剑走偏锋 , 将关宁防线比成明代的马奇诺防线 , 理由很简单 , 清军入关不得不绕开关宁 , 从赤峰一带攻入长安 。
两种观念虽然阐述的理由各有千秋 , 但结果是一致的 。
然而 , 关宁防线真的可以称得上是防线么?哪朝哪代哪个国家的防线会与敌人进攻路线重合在一起或者高度的平行呢?

史笔似尘钩|明末风云,关宁锦防线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大明鸡肋
本文插图

关宁防线的总设计师是孙承宗 , 这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 , 一开始设计关宁防线的时候 , 孙承宗更多的是想要将它当作进攻的堡垒 , 插入敌军内部的一个根据地 , 并非纯粹的用来防守 , 关宁防线的作用更多的像是象棋当中马的作用 , 它不可能像车和炮那样攻击强悍 , 也不能像士和相一般防守稳定 , 更多的时候是在进攻的同时兼顾防守 , 而且在进攻的时候像一个卒子一般一步一步推进 , 缓慢进行 。
可是它有一个极其严重的缺陷 , 对于明朝总部这个大本营来说 , 就是一个极其稳定的炸弹 , 一直处于悬而未决 , 却不能丢弃的时刻 。
关宁防线烧钱啊 , 各种军械物质 , 士兵的军饷 , 耗费巨大 , 在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 , 孙承宗的战略是值得肯定的 , 因为天启帝能给他弄到大量的钱财物质 , 在保证关宁防线的稳固的同时 , 不至于让大本营内部受损 。 到了崇祯帝的时候 , 情况就变了 , 崇祯帝毕竟是半路出家 , 相对于天启帝这位从小就被当作储君来培养的哥哥来说 , 心胸气量以及战略目标 , 有一定的差距 , 齐楚浙三党被相继打压 , 导致东林党一家独大 , 东林党在明末可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 一些工商业的税收被废除 , 大明的的中央税收才勉强达到四百万两 , 而在关宁防线上的士兵年响就要远远高于明王朝的年收入 , 为了保持关宁防线的稳定 , 不至于引起兵变 , 只好一直吃老本 , 到了后期财政持续恶化 , 入不敷出 , 不得不向民间伸手 , 导致流民起义 。

史笔似尘钩|明末风云,关宁锦防线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大明鸡肋
本文插图

这个时候的关宁防线 , 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眼中的“鸡肋” , 对于遏制满清 , 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以大明朝目前的军力战况来说 , 不能够丢掉;对于明王朝内部 , 它就是一个财政上的累赘 , 将大明死死的拖住 , 也逼得大明受苦的百姓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武器 。
然而 , 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改变了当前的局势 , 大凌河之战前夕 , 孙承宗已经把堡垒修到了三岔河的前沿 , 从这里去往沈阳 , 不过三四百里的路程 , 如果悄无声息的出动骑兵 , 两天之内就可以奔袭到沈阳城下 , 形成有效的进攻 。
孙承宗看到了当前的战略 , 后金也看到了 , 面对如此的危局 , 后金几乎是倾巢而出 , 与明军在大凌河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 并且将孙承宗修建的堡垒彻底摧毁 , 在包围大凌河的过程中 , 清军首次采用了针对堡垒实行围点打援的战斗 , 顺利的将大明的援军在运动战中歼灭 , 并且结合先前的几场战斗 ,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推进关宁防线的战术方针 , 虽然缓慢 , 但取得的成绩却是十分喜人的 。

史笔似尘钩|明末风云,关宁锦防线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大明鸡肋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