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四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日军第三舰队的旗舰——“出云号”
海军方面早在华北事变的第二天 , 就明确了对华方针——将在台湾演习的第三舰队调回原地驻防 , 组建第一、第二“联合航空队” , 准备好机动兵力伺机对华紧急出兵 。
7月11日的“陆、海军关于在华北作战协定”中 , 在约束战事不超出平津一线的同时 , 准许为海军预留两个师团的兵力 , 以备青岛或上海的不时之需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日本陆军攻占青岛

“采取措施使中国丧失战斗意志 , 痛感坚持抗战之不利 , 然后光明正大地以最低条件造成和平结局 。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奉答垂询要旨》
“淞沪会战”爆发后 , 面对天皇极为忧心的垂询 , 参谋总长和军令部长给出了这样的上奏 。 他们认为在华北、淞沪同时爆发战事的情况下 , 需要“两手抓、两手硬” , 并充分利用日军在两地的不同优势 , 以闪电之势快速瓦解中国方面的抗战意志 。
他们主张在上海方面利用海军的海空优势 , 对敌方空军实施“毁灭性打击” , 并反复轰炸密布在这一区域的军事设施、军需工业、经济中心、政治中心 , 动摇其上层建筑;在华北方面 , 则坚守平津一线 , 给主动出击的中央军造成巨大损耗 , 瓦解军队的士气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日军探明的中国方面华北军事部署
高层的意志明确后 , 很快向作战部队发出指示 。
8月31日 , 参谋本部发出“临参第八十二号” , 明确了第一军、第二军、临时航空兵团等部队的战斗序列 , 并明确华北作战的具体方针——“通过平定华北重要地区可以促使南京政府反省 , 在二个月以至半年以内 , 大概就能取得政治上的解决 。 ”
9月11日 , 参谋本部发出“临参九十九号” , 向上海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百零一师团 , 以及第三飞行团司令部等其他部队 , 将上海派遣军增加到三个陆军师团、一个陆航飞行团的规模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关东军被日军称为“皇军之花”
  • 时刻防备苏联 , 不敢让关东军过多介入关内战事 。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 , 华北方面军明明有八个师团 , 在关外还有关东军的九个师团 , 为何要束手束脚于平津一线?此时抽掉关东军 , 汇合华北方面军一起 , 沿着平汉线、津浦线两个方向深入南下 , 威逼南京和武汉 , 岂不是能配合淞沪方面的战事 , 更好实现以战迫和的目的?
这是因为日本对苏联方面的顾虑 , 需要关东军留守满洲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国民政府和苏联当局在8月21号 , 也就是“淞沪会战”爆发一周后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 日本担心苏联趁着中国战局的变化南下袭击满洲 。
参谋本部方面做出的预判是 , 在1937年11月可能面临对苏危机 。 而当时预估苏联在远东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的实力 , 大约是二十八个阻击师、四五个骑兵师、六个装甲旅、一千五百架战机以及十个师的蒙古骑兵 , 总兵力在三十一个师到五十个师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