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三 )


霄林天认为 , 国民政府之所以要在华北形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 , 主动挑起华中方面的第二战场 , 主要是基于对日军未来动向的预判 , 不得已而为之 。
而这种将“淞沪会战”视为“战略诱骗”的观点 , 最大问题就在于它是以战后的已知形势走向 , 来揣摩战前的战略意图 。 要想弄清国民政府发动淞沪会战的真实意图 , 必须从战前的形势来分析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不完全在中国
日军侵华战略的概要分析
国民政府作为弱势的一方 , 其抗争战略取决于对日本战略的分析和预判 , 因此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时期日军的对华战略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二战后逃过审判的祸首——“裕仁天皇”

  • 首先 , 从天皇到内阁再到陆军、海军的高层 , 一以贯之地寻求“以战迫和” 。
日本人的战略纷争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 牵扯到日本海陆军、陆军内部、海军内部、内阁与军方等等多方的互相矛盾 , 霄林天在日本发起“诺门罕”战役的真正目的中进行过一些讨论 。
但是此时关于对华战争的策略 , 却颇为难得地取得了各方的一致——速战速决 , 以武力确保当前既得利益、迫和中国政府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后 , 参谋本部方面制定的对华方针中一再强调 , 要将事端控制在平津一带 。 后来参谋本部与军令部商定的“陆、海军关于在华北作战协定”中也在第一条就声明 , “力求把作战地区限制在平津地方 , 在华中、华南避免使用武力 。 ”
军方高层之所以再三强调控制战争规模 , 一是担心中国方面抗日情绪高涨 , 主动发起战事;二是考虑到日军中“下克上”的传统 , 希望杜绝作战部队的擅自行动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汪伪政府的成立
天皇本人也不愿意看到对华战争的扩大化 , 当然这并不是他热爱和平 , 而是担心日本陷入中国泥潭 。
“淞沪会战”后 , 眼看中国战局逐渐扩大 , 华北、上海、青岛都有全面恶化的趋势 , 天皇感觉到十分担忧 。 他在8月18日垂询了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 , 表示“有无办法在集中兵力重点给予大的打击下 , 以我之光明态度导向光明 , 迅速收拾时局 。 就是说 , 有无使中国重新考虑的途径 。 ”
可见即使是在“淞沪会战”爆发后 , 日方高层依然没有放弃“以战迫和”的战略构想 。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文章图片

日本海军的陆战部队十分有限
  • 必要时可以增派兵力、开辟其他战场 , 摧毁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 。
既然是“以战迫和” , “不扩大化战事”和“增兵”就并不矛盾 。
增兵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威慑和恫吓 , 用局部占据的压倒性优势来摧毁中国方面的抗战意志 。 “不扩大派”的石原莞尔也在坚持“战事不扩大”主张的同时 , 支持在国内动员更多师团到中国 , 毕竟从日本本土动员部队到参战通常需要三周时间 , 必须确保中国战场有足够的威慑兵力 。
同样的道理 , 陆海军也早早地为“第二战场”准备了机动兵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