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三 )


可见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 也有因幼时亲情缺失 , 存有情感脆弱的一面 , 而他的夫人李氏 , 无疑是给予他生命中最多温暖和柔情的一个人 。所以 , 看似任何时候都战不胜、打不倒的范仲淹 , 无论政治上遇到多么强劲的对手也愈挫愈勇的他 , 在此刻却败给了莫测的命运 , 在政治失意与痛失亲人的双重打击下 , 他因此而重病不起 。这应是自范仲淹进入仕途后 , 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人生考验了 。如果他就此沉寂 , 一蹶不振 , 或就此屈服 , 明哲保身 , 那么历史也将因此而失去绚丽的一页篇章 。然而 , 正因为他是范仲淹 , 即使一时蒙尘 , 他也依然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 。因为 , 几千年的文学史上 , 能够颂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绝世名句的人 , 也唯他一人了 , 他是注定为千世万代所景仰、为历史所铭记的人 。
范仲淹的好友 , 其时正在附近做县令的梅尧臣 , 目睹范仲淹所经受的一系列不幸 , 为了劝诫范仲淹 , 特别作了一首《灵乌赋》给他 , 劝他学报喜之鸟 , 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 , 劝其莫过于耿直 , 免遭杀身之祸 。范仲淹却立即回写了同题《灵乌赋》给梅尧臣 , 斩钉截铁地表示 , “宁鸣而死 , 不默而生” , 此言一出 , 凛然大节的气势顿时跃然纸上 。后人无法得知 , 当梅尧臣看到这句话时 , 他到底会有怎样的反应 , 但范仲淹在向世人表明 , 为了坚守自己心目中的大义 , 他无惧任何牺牲 。再回过头来看看 , 他于天圣八年 , 给晏殊的书信中所提及的内容:“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 , 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 , 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 , 必定秉公直言 , 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最真实的范仲淹 , 他的心中装得下“天下” , 却唯独装不下一分私心 , 无论何等困厄 , 他始终无改其“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本色 。
[宁鸣]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岳阳楼湖景
04
救国危难 , 治军有方
范仲淹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每到一地为官做出斐然政绩 , 面对不正之风哪怕是当朝太后、皇上、宰相之不正敢于斗争 , 更殊为难得的是 , 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存亡之秋 , 他敢于挺身而出 , 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
北宋时期 , 盘踞在甘肃、宁夏一带的西夏国常威胁北宋边境 , 当时西北边境吃紧 , 陕西安抚使韩琦向朝廷请求调范仲淹协助防敌 , 范仲淹遂由越州调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范仲淹来到陕西 , 经实地探察 , 认为西夏乃游牧民族为主 , 强于行动之迅捷 , 而我方的御敌之策应采取以静制动的方略 。但韩琦不以为然 , 决意以五路进讨 , 结果损兵折将 , 也由此证明范仲淹军事韬略的高明 。
这时朝廷恢复了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的官阶 , 范仲淹同时担任永兴军兼延州(今延安)知州 。范仲淹整军经武 , 裁汰老弱 , 起用能者 , 甚至大胆起用曾犯过错误但有能力的人 。他认为现在边庭局势紧张 ,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 如果“有过”而弃之不用 , 则“有过”之人便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 正所谓“兽穷则变 , 人穷则诈” 。陕西在范仲淹、韩琦的苦心经营下 , 尚武之风兴起 , 武备充分 , 西夏统治者慑于范仲淹威名 , 数年不敢轻举妄动 。
按时下的标准看 , 范仲淹应该属于全能型人才 , 他进可以为相 , 出可以为将 , 更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大家 , 其无论在哪个位置上 , 都充分显示了自己杰出的才能 。往事已千年 , 范仲淹的一身正气、敢于担当、先忧后乐的人格风范 , 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本文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