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北京联盟_原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 , 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我们现在回望古人的时候 , 看这个人的谥号 , 有时能够大概推测出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什么地位 。很多谥号因为用得太广了 , 已经成了这个人的代称 。我们熟悉的诸葛亮叫诸葛武侯 , 岳飞叫岳武穆 , 这都是他们的谥号 。
南宋有史学家评论宋朝的谥号时讲:“大臣之谥/极美者/有二 , 本/勋劳/则忠献/为大 , 论/德业/则文正/为美 。”什么意思?就是说 , 大臣的谥号有两个最高标准 , 你做出了特殊贡献 , 得到的那个特殊贡献奖叫“忠献”;你生平德行无缺 , 作为道德君子的制高点 , 得到的那个“公平竞赛奖”叫“文正” 。
“忠献”有谁呢?赫赫有名的开国宰相赵普 , 以及我们后面会提到的三朝宰相韩琦 。那“文正”呢?宋神宗时期 , 赫赫有名的砸缸少年司马光 , 以及几乎可以算是“完人”的范仲淹 。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范仲淹小的时候 , 家庭条件不咋样 。一岁时 , 爹没了 , 两岁时 , 娘带着他改嫁了 。他的继父姓朱 , 对他也不算太差 , 但也谈不上多好 , 毕竟不是自己亲儿子 。范仲淹他娘把范仲淹送到一所寺庙里读书 , 希望他能考个功名 。没想到一读就是十五年 , 啥啥考不上 。回到家里 , 被同母异父的兄弟们各种嫌弃 , 说他“怎么这么大岁数了 , 还花我们朱家的钱” 。范仲淹原本并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 但现在他才知道 , 继父和朱家子弟从来没把自己当自己人 。他能有一个平稳的童年 , 都是母亲照顾的结果 。
这时的范仲淹第一次展现出他的硬骨头 , 直接离家出走 , 不吃嗟来之食 。只身前往应天书院读书 。读书苦到什么程度呢?五年没好好合衣睡个觉 , 困了就拿凉水洗脸 。连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到学校参观访问 , 他也能置之不理 。这样的寒窗苦读 , 让他在五年之后中了进士 。当上了一个小官 。他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把母亲接过来颐养天年 , 免得再受朱家子弟的欺负 。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自古总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 母亲很快就去世了 , 范仲淹不得不辞官守孝三年 。守孝期间 , 得晏殊举荐 , 所以才有他后来去自己毕业的母校应天书院讲学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 , 他就是在这儿遇到了曹丹姝 , 成为了这位皇后的老师 。范仲淹治学严谨 , 声望日盛 , 很快被晏殊举荐调任中央 , 然后 , 他的硬骨头又来劲了 。
刘太后过生日 , 宋仁宗率文武百官祝寿 。唯独范仲淹不识抬举 , 说你妈过生日搞那么铺张浪费关我什么事 , 就是不去 。不给面子也罢了 , 还上奏刘太后 , 说你该退隐了 , 该皇帝亲政了 。只可惜 , 两次上书 , 都被当朝宰相们压下了 。范仲淹气不过 , 干脆写了一本奏章 , 说我干不了 , 让我去做地方官 , 然后就去山西做了河中府通判;次年 , 调任陈州通判 。在地方官任职期间 , 范仲淹还不省心 , 没完没了的叨叨叨 , 一会儿是朝廷又费钱了;一会儿是民生又凋敝了 。
他的名篇《岳阳楼记》里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 退亦忧” , 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
清平乐
「完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仁宗还是很赏识他的 , 刘太后去世不久 , 又把他调了回来 。结果屁股还没坐稳 , 又被扔去苏州 。为啥呢?皇帝和老婆闹离婚 , 他像个老夫子一样带着小年轻们一顿逼逼叨 , 说这不合礼法 。不过皇帝毕竟气消得快 , 加上一年后 , 范仲淹做地方官做得确实不错 。因为功绩卓越 , 再调回中央 。宋仁宗可能以为 , 这么一通折腾 , 多少能磨磨范仲淹的脾性吧?结果不行 , 再次回来的老范又和吕夷简打了一架 , 说吕夷简结党营私 。气得吕夷简说 , 你小子带着小弟攻击我 , 难道不是结党?结果这么一闹 , 宋仁宗各打五十大板 , 又把范仲淹送出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