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对诸葛丞相到底什么态度
诸葛亮为蜀汉立下的卓越功勋 , 不论当时还是后世 , 都是有目共睹的 。 诸葛亮的光辉 , 可以说一直照耀着蜀汉大地 , 直到这个国家被灭亡 。然而并非所有蜀国人都对诸葛亮感恩戴德 , 比如后主 。 他虽然无能 , 毕竟也是个皇帝 , 对权力的独占性、排他性与别的皇帝是别无二致的 。
诸葛亮的专权程度 , 在三国时代非常高 , 除了曹操、司马昭这种篡逆之臣 , 魏吴二国的丞相几乎无人望诸葛亮之项背 。 后主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 , 他酸溜溜地说:政由葛氏 , 祭则寡人 。意思是 , 政务统统由诸葛亮处理 , 我这个皇帝只管管祭祀的事 。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皇帝的职责分出去一半 , 后主的心理阴影其实挺大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 后主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到底如何呢?毫无疑问是相当复杂的 。
诸葛亮执政 , 后主起初不会有什么怨言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 朝野上下大事小情 , 中外臣僚将佐的任用 , 全出于诸葛亮 , 后主全无措手之处 。 而且 , 诸葛亮将同是受先帝托孤的大臣李严废黜 , 后主肯定是有想法的 , 只不过畏于诸葛亮的权威 , 且诸葛亮又十分忠诚 , 没有震主之危 , 故而后主一直隐忍了下来 。但诸葛亮一死 , 后主的情绪和怨念便全部表露出来 。其一表现在禁止朝臣奔丧 。 公元234年 , 诸葛亮病卒于北伐军中 。 消息传到成都 , 无论士庶皆大为震惊悲伤 , 许多人都说要去汉中吊祭诸葛亮 。 后主听说诸葛亮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 , 大概感觉诸葛亮死后都不受自己控制 , 脸上很无光 , 对朝士们急于奔丧的行为很反感 。 再加上国中丞相新丧 , 魏延与杨仪又发生矛盾 , 内外局势出现巨大扰动 , 朝野诸臣都丢掉手头事务去汉中 , 也不利于稳定局面 。 后主便下诏成都的大小臣僚一律不得去汉中奔丧 。 唯独益州名士、劝学从事谯周因为跑得快 , 抢在诏令下达前离开了成都 。 可叹后主用这样的小小心机对待亡故之人 , 真是令人齿冷 。其二是为诸葛亮立庙之争 。 诸葛亮安葬后 , 蜀人无不追思 , 民间多有为诸葛亮立私庙进行祭祀的 。 立私庙为祀 , 是东汉以来的社会风俗 , 不仅诸葛亮这样的大贤大德 , 即使稍有功德于地方的一般人物 , 也经常有百姓为之立庙图形 , 岁时进行祭祀 。后主发现这一情况后 , 又无情地下诏禁断 。 一般来说 , 民间搞一搞野祀 , 顶多是不合乎礼制 , 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 也不会因此酝酿出道路以目的政治逆反事件 , 朝廷没有理由干涉 。 诏令下达后 , 民间为诸葛亮立的庙都被捣毁 。 然而有形的庙能毁掉 , 民众心里的庙却毁不掉 。 他们依然在岁时节令之际 , 在野外或道路上为诸葛亮设祭 。当然 , 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蜀汉就诸葛亮一个贤人 , 民众只认诸葛亮而不认后主 。 百姓这种行为 , 其实是社会文教落后条件下对强权的一种盲目崇拜 , 寄托了一种希图贤明之士佑护生民的理想 。
后主这道令人寒心的诏令 , 不仅对不起诸葛亮二十余年鞠躬尽瘁 , 也严重伤害了朝野士庶的心 。 故而有些官员出于良心向后主上奏 , 不如在成都为诸葛亮立一座官庙 , 听由士庶致祭 。后主本就对诸葛亮自作主张葬于汉中耿耿于怀 , 这个建议无异于火上浇油 , 他断然将之否决 。围绕已故丞相的丧葬祭祀问题大动干戈 , 真真切切地反映出后主内心的纠结与怨怼 , 他或许没有胆气像西汉宣帝那样 , 对武帝的顾命大臣霍光搞事后清算 , 毕竟诸葛亮在主相之职分上还是比较讲究的 , 既没有像霍光一样随心所欲地废立皇帝 , 也没有像霍氏一门公侯尽逞私欲 。 对诸葛亮清算 , 于公于私 , 都有累于统治权威 。然而如果祭祀问题一直这么僵持下去 , 也会影响到后主的名声 。 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揣准后主的心理 , 上书建议在汉中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 一来可以禁绝民间野祀 , 以正肃朝廷的礼制 , 二来可以照顾天理民心 , 不至于落下冷落功臣的口实 。 后主这才同意 。其三是罢废丞相之职 。 诸葛亮在刘备时便拜官丞相 , 不过彼时权柄在主 , 诸葛亮不过是佐臣的身份 。 但刘备死后 , 诸葛亮以受诏辅政的身份得以开府治事 , 权力一夜之间急剧扩张 。开府的意思是诸葛亮可以单独建立一套行政班子 , 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全部权力 , 皇帝则沦为不问庶务的虚君 。 这在古代封建制度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 。 丞相的职权 , 自汉武帝时代已经逐步退缩 , 皇帝通过组建秘书班子伸张皇权 , 国家权力构成模式从主相二元分野向皇帝一元化统治转变 ,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 是有利于国家统一发展的 。 西汉中期以至东汉一朝 , 都没有出现强势如诸葛亮这样的超级丞相 。后主对这种情况非常无奈 , 等到诸葛亮死了之后 , 他再也不敢将大权假手于人 。 他罢丞相之职 , 诸葛亮推荐的继任者蒋琬仅被任命为尚书令 , 虽说实际相当于丞相 , 权力却已无法与诸葛亮同日而语 。尚书令也有下属机构尚书省 , 但尚书省是皇帝的内朝机构 , 不像丞相府是丞相的直接下属 , 权力范围不同 。诸葛亮之后 , 蒋琬、费袆、姜维等人相继秉政 , 但多数时间都是三人或两人分掌大权 , 一人专政的局面再也没有出现 。 特别是姜维执政时期 , 后主纵容宦官黄皓弄权 , 姜维向后主上书一言不慎 , 竟然十分畏惧 , 可见彼时后主的权威已经相当强了 。后主虽然终于摆脱了诸葛亮的影响 , 摆脱了那份无法言说的怨念 , 可是没有了诸葛亮的庇护 , 他终究没有摆脱亡国的命运 。君子之悲 , 如黍离之伤、蹇叔之哭 , 皆为国也 。庸人之悲 , 但计于身 , 而损乎公 。 正后主之谓也 。来源;有历史
推荐阅读
- “极左”诸葛亮
- 假如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休养生息?
- 率军伐蜀的诸葛绪
- 三国演义中,王朗死于脑出血还是心脏病?
- 重论“子午谷之谋”之是非
- 诸葛亮锦囊指挥作战,是真是假?
- 明知北伐难以为继,诸葛亮死后,谁敢拍板叫停?
- 研究:诸葛亮家族后世为何再也没有出色的人物?
- 诸葛亮五次北伐,感觉真正的机会就是第一次
- 庞统一生没啥实际成就 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