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越南人逃难往事( 二 )

200万越南人逃难往事
越南“船民”曾经有五十个难民乘坐一条小木船离开越南 , 六天后 , 船在靠菲律宾东南部的某个地方触礁 。 四十九人先后死去 , 等到当地渔民发现这一悲惨的船难时 , 只有一个叫陈惠花的女童还活着 。辉和姐姐那一船难民 , 登陆马来西亚后 , 被送进了难民营 , 当时才十二岁的辉 , 被一关就是近两年 。 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呀!辉感慨道: “当我站在难民营的铁栅栏里面 , 羡慕地看着外面的大人、小孩自由来去时 , 我突然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囚犯 , 难民营里那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让我知道了 , 自由——多么珍贵的一个词 。 ”在越南难民潮巨大压力下的东盟各国 , 纷纷向国际社会紧急求援 , 多国开始协调收容“船民” , 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承诺 , 分担接收东南亚各国和中国香港多个收容所的难民、经陆地流入中国的大批难民 。 这样 , 幸存下来的越南船民移居第三国的事才有了着落 。 辉和姐姐被分配到了北欧国家芬兰 , 政府将他们送到一个芬兰家庭寄养 。 辉在完成高中教育后 , 又来到瑞典 , 开始了漫长的大学求学生涯 , 直至今天 。200万越南人逃难往事
1979年7月 , 香港成为越南难民的“第一收容港” 。 1975年至2005年 , 香港共接收了23万越南难民 , 其中安排14多万人移居海外 , 遣返6.7万多人 , 另外永久安置了近1.6万人 。听着这位当年的越南小“船民”的讲述 , 我耳边开始响起呼啸的声音 , 有枪声、坦克轰鸣声、人群的哭叫声、海浪重重拍击船舷声 。 突然 , 天地一片沉寂 , 除了大海那粗浊如野兽的呼吸声 。 然后我听到“扑通”的落水声 , 那是难民船上一位年轻妈妈在众人劝说下将紧抱怀中早已死去的婴儿投入大海的声音 。 那个小小的身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时 , 几乎无声无息 。很多年过去了 ,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北欧的一个冬日黄昏里 , 与那位越南裔牙医学生的交谈 。 喜欢旅行的辉 , 一定已经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 , 应该也包括他喜爱的中国 。 我想问他的是:辉 , 当时间从你的眼前汩汩流过时 , 它是否已经冲刷走了埋在你心底的那一份悲伤?02我后来离开瑞典 , 来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佛蒙特大学工作 。 在我上班的微生物系楼里 , 几乎每天我都会遇到一位做清洁的越南裔老工友 , 人很瘦小 , 满面皱纹 , 总是一脸谦卑的笑容 , 对人点头打招呼 , 他几乎不会讲英语 。 有时看到他佝偻着走远的背影 , 我就想 , 这个老人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 。一天 , 已经下班了 , 我正独自坐在与实验室相连的办公室里阅读 , 那位老工友进来打扫 , 与我打了个招呼 。 我突然发现 , 他袖子卷起的左胳膊上 , 有几条绽起的粗大条状瘢痕 。 于是我问他 , 可不可以告诉我怎样受的伤 。 越南老工友又撸起袖子 , 向我展示他同样伤痕累累的右胳膊 。 然后 , 这个人用极为有限的英文词汇 , 配合大量的身体语言 , 向我讲出了他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 。从20世纪50年代 , 一直打到70年代中期的越南战争 , 是东西方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冷战中的热战 。 美国在60年代大规模军事介入越战后 , 迫于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战运动、惨重的人员与物力损失以及同苏联长期对抗的战略需要 , 在1973年将军队撤出了越南 。 两年后 , 越南统一 。200万越南人逃难往事
1975年4月30日 , 战争结束的情景 。老工友主要是用肢体语言 , 向我讲述了他参加的一场战斗 。 他突然一改老态龙钟 , 两眼炯炯发光 , 双臂用力比画 , 口里不停地模仿各种兵器的轰鸣声 。 我大约知道了 , 这位当年的南越军官 , 曾经指挥千人之众的部队 , 在某个地方与北越军队鏖战 。办公室碰巧有一本世界地图册 , 我打开地图 , 找到越南部分 , 让老工友指出他打这一仗的地点 。 老工友立刻指向了越南中部的一个地名——昆嵩 。1972年春 , 北越几乎动用了全部军事力量 , 包括一百余辆坦克 , 向南越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 史称“复活节攻势” 。 越南中部的中央高地省会城市昆嵩 , 成了双方激烈攻防的一个战略要地 。昆嵩市被北越包围 , 城市外围的阵地相继失守 , 大量难民涌入市区 , 北越开始炮击昆嵩市区 , 然后驱使步兵及坦克从南面攻入昆嵩城 。 昆嵩的战斗十分激烈 , 北越拥有地面火力上的优势 , 迫使南越的直升机无法着陆增援 , 而改用空投弹药和补给品 , 以供应昆嵩守军 。 终于 , 在南越军队的无线电呼叫下 , 美国空军派出了B-52轰炸机群 , 一批接一批呼啸而来的巨型轰炸机对进攻的北越部队实施了极其猛烈的轰炸 , 造成其伤亡惨重 。 盘踞部分市区的北越部队逐渐不支 , 开始撤退 , 但战斗仍持续了多日 。200万越南人逃难往事
1975年4月30日 , 越南战争结束 。我又比画着问他:“后来你们失败了 , 是怎样逃出越南的?”老工友指着地图上的越南胡志明市 , 嘴里念着前南越首都原来的名字——西贡 。 又向空中画着圈 , 反复念着一个变了调的英文词 。 我总算听明白了 , 他在说直升机 。 他又在使劲摇手之后 , 摊开两手 , 然后两臂向后反剪 , 表明没能坐上飞机 , 最后被抓住了 。他讲的是1975年春越战结束前的一个标志性历史事件 , 美国人进行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撤运行动 , 代号叫“常风行动” , 这代表着美国彻底终止对越南战争的介入 。 通过该行动离开越南的人员 , 共计七千人左右 , 其中除了一千多名美国人外 , 大多数是南越人士 。 当最后一架直升机凌晨从美国在西贡的大使馆顶楼起飞时 , 很多没能够逃离的南越人在人头簇拥的地面上 , 仰面看着那架飞机消失在天空 。 绝望的人群中 , 就有这名南越陆军军官和他的妻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