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堂象似性和隐喻:口语和手语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象似性和隐喻:口语和手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Soundcheck15
语言是符号系统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 , 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概念和音响形象 。 索绪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 , 把概念叫做“所指” , 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 。 他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 , 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 ”索绪尔认为 , 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 , 而是约定俗成的 , 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 。 索绪尔还提出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 , 即语言是以线性形式在时间上展开的 。 他还进一步指出 , 语言符号的能指采用了声音性的外壳 , 纯属偶然和出于方便 , 从原理上讲 , 它不必非得是声音性的 , 即便是视觉性的乃至嗅觉性的都无妨 。 正如索绪尔指出的 , 语言符号的能指并非只能采用声音性的外壳 , 视觉-手势模态也完全可以胜任 。
皮尔斯的符号理论
汉语堂象似性和隐喻:口语和手语
本文插图

象似性与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 与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不同 , 皮尔斯认为符号由三个部分构成:表征物(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解释项(interpretant) , 分别对应符号自身的形体、符号指称的对象、符号的解释 。 他根据三个主体及相互关系从多个角度对符号进行了分类 。 最著名的是根据表征物表示对象的方式不同把符号分为三个类别:象似符(icon)、标记符(index)、象征符(symbol) 。
象似符依据表征物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来代表该对象 , 符号与对象具有形象象似的关系 , 如图画、肖像;标记符指表征物与对象构成事实上(因果关系、时空)的联系 , 如表示起火的烟、表示下雨的乌云、表示开过枪的弹孔;象征符指表征物通过一个法则或规约的作用表示对象 , 在这里 , 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的联系完全是约定俗成的 , 如交通信号灯 。 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自然语言、各种标记系统也都属于象征符 。 在人类的符号活动中 , 对象征符号的运用和讨论最为普遍 , 因此有时“符号”(sign)的狭义理解就是“象征符号” 。
皮尔斯在讲义中指出:“纯象似符”(pure icon)只有逻辑上的可能性 , 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 但这不妨碍符号具有象似性 。 他同时注意到 , 从具体到抽象 , 象似性的幅度可以很宽 。 因此他根据象似性符号(iconic sign)的抽象程度及其各种相似特征 , 包括模仿、类比、对应等所占的成分 , 进一步把象似符分为映象符(image)、拟象符(diagram)和隐喻符(metaphor) 。
映象符是以本身带有该指称对象的简单特征来表达相似 , 如肖像画和所画之人在视觉上表达出简单模仿的相似性;拟象符呈现出和指称对象结构相类似的结构 , 通过自身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 来类比表现指称对象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 如地图;隐喻符是通过此物与彼物的平行性来反映指称对象特征的符号 , 如诗句“我的爱是一朵红玫瑰” , 要理解“我的爱” , 必须透过它和“红玫瑰”的平行对应关系 。
符号和指称对象的相似联结最密切的是映象符 , 其次是拟象符 , 然后是隐喻符 。
1.映象符
通过符号本身带有指称对象的简单特征来表达象似性 。
有声语言中的拟声词是以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去模仿现实世界的声音 , 如ping-pong(乒乓球) , 有声语言是用口腔模仿打球的声音 , 对照上海手语的“乒乓球”一词 , 则是运用手语的手形、移动、位置参数 , 模仿球形加上球拍的动作组成 。 再比如英语的cuckoo(大杜鹃 , 又叫布谷鸟)也是模仿鸟的叫声 , 上海手语“鸡、鸟”的手势都使用拇指和食指指尖相触 , 描绘尖尖的嘴巴外形的动作来命名 。 有声语言和手语中这类映象符词汇的形成过程都符合Taub(2001)所提出的象似性产出的类比建构模型:选择刺激印象 , 图式化 , 然后在语言系统中编码 。 不同的是 , 有声语言中以模仿声音来命名指称对象的例子只是极少数 , 而手语中用模仿外形和动作来命名指称对象是很常见的 。 上海手语中综合运用手形、位置、运动三种参数形成映象象似的例子比如:碗、钱、衣服、耳环、月亮、星星 , 此外许多类标记结构集中体现了映象象似的应用 , 比如“车”、“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