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宋太祖赵匡胤
由于北宋开国时立国政策的弊端 , 以致于到了仁宗时期 , 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 国家财政常常入不敷出 , 压力极大 。 而以仁爱著称的仁宗 , 和当时所有主流的大臣 , 都认为解决三冗问题刻不容缓 。 只不过这些大臣分成了两派 , 一是保守派 , 他们认为只要加强道德教化就能解问题 。 一是革新派 , 认为应当精简国家行政机构 , 来缓解财政压力 。
两派的区别 , 一开始只是施政方式不同而已 。 但是后来随着两派轮流执政时对权力的争夺 , 两派逐渐发展成了带有私人恩怨性质的党争 。 而党争带来的社会矛盾 , 间接葬送了北宋王朝 。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清平乐中的大宋朝堂
一、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就在两派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 , 争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爆发了 , 北宋军队连战连败 , 最后不得不以防守为主 , 不敢轻易出击 。 虽然战争最终以大宋用岁币换取西夏称臣而结束 , 但在战争过程中显露出的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以及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 , 让仁宗下定决心必须立刻、马上进行改革 。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范仲淹带着他的庆历新政信心满满地登上了北宋舞台 。
当时北宋政府的问题是财政入不敷出 , 所以范仲淹改革的重点 , 就是通过精简官员、精简军队、提高行政效率等等 , 来减少财政支出 。 尽管他的改革方针 , 一定程度上的确对北宋的政治体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但在实操过程中 , 依然遇到了重重阻挠 。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比如说 , 由于改革是突然进行的 , 所以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 来推行精政简兵政策 。 所以 , 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 , 范仲淹向仁宗提出了获取更大权力的意向 , 但却遭到了皇帝的拒绝 。 原因嘛 , 就是皇帝认为臣子集权的危害更大 。
后来再加上旧官僚的利益被改革触动 , 他们群起反对范仲淹和他的新政 。 就在改革实施一年后 , 范仲淹便辞官外调 , 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告终 。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在范仲淹改革的过程中 , 虽然革新派掌权 , 但由于执政比较温和 , 所以保守派与革新派的矛盾并不那么明显 。 双方总体上还只是在施政方针上有冲突 , 并没有上升到党争的地步 。
问题是 , 当范仲淹失败之后 , 革新派中的一部分人走向了比较极端的地步 。 他们认为 , 只有更加全面地进行变革 , 才能解决社会问题 。 而变法成功的前提就是 , 从皇帝手里获得更大的权力 。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王安石款款走来 。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王安石雕塑
二、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仁宗死后 , 英宗继位 , 但英宗执政4年后也去世了 , 所以北宋政权落到了英宗的儿子神宗手中 。 神宗继位时刚满19岁 , 年轻气盛的他不愿意抱陈守旧 , 所以就任命当时革新派的首领王安石进行变法 。

浩然文史从变法到党争:说庆历新政间接导致北宋亡国,有道理吗?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