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从中国山水到英国风色( 三 )
虽然后来高居翰批评翟理思、威利诸人“在艺术史上不太在行” , 苏立文调侃宾雍“把中国画当作莫名其妙的诗兴发作” , 但是他们的著述确实是西方世界中国绘画鉴赏与研究的发轫之作 , 对于山水画的传播功不可没 。1936年 , 宾雍在哈佛大学的讲演录结集出版 。次年 , 一位叫蒋彝的年轻人在英国出版了《英国湖滨画记》 , 以中国笔墨画英国山水 , 大受好评 。这些作品表现的对象就是华兹华斯笔下的湖区风光 。《艺术与幻觉》一著中 , 贡布里奇把蒋彝水墨山水风格的湖区绘画与英国摹写同样景观的绘画进行对比 , 比较中西艺术语言的不同 。他称赞蒋彝是“一个富有才气和魅力的中国作家和画家” , 他的绘画和记载“令我们感到愉快” 。高居翰也写道:“蒋彝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英国浪漫诗人的故乡 , 给英国读者和观众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 。”他以中国传统画技描绘英国自然风物 , “‘用中国人的眼’看一次英国的风景” , 给西方人带来了全然不同的观感 , 收到了神奇的效果 。这种中国视觉艺术与欧洲风景的碰撞与交融 , 呈现出独特的意蕴与风姿 , 无异于一次中西融合的艺术实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居翰著《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
无论是以华兹华斯的诗句点评宋代山水画 , 还是以山水画技法描绘华兹华斯笔下的湖区风光 , 都表达了不同文化的人们审美经验的共通之处 。山水画与自然诗相映生辉 , 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融通的桥梁 。
3.作为文化交往的媒介
现在 , 经由流行文化的媒介 , 那些古老的画作被更多的人欣赏、谈论和理解 , 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 千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 引发广泛的共鸣 , 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 , 这些珍藏在博物馆里娇贵的画作得以重见天日 , 既再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独特的审美与文化 , 又发挥了当代的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 。
苏立文曾不无艳羡地写道:“中国人常常回顾他们的历史 , 将其当成获取力量的丰沛源泉 。对于他们的文化的活力而言 , 这是必不可少 , 而绝非可有可无的 。”事实上 , 以宋代山水画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既属于中国 , 又属于世界 。无论是蒋彝以山水画技法绘英国风光 , 还是高居翰所谓的以外国人眼睛看中国画 , 都表达了一种心有戚戚的共感 。这种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应沟通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们 , 也为进一步的交流铺就了基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波士顿美术馆藏马远《柳岸远山图》
对于西方的观者 , 山水画呈现的景象不再朦胧缥缈 , 而变得亲切近人 。在介绍《柳岸远山图》时 , 宾雍说道:“不仅在时间上有七百年之久 , 在空间上有半个地球之遥 , 而且在民族上、技法上、思想方式上都完全不同 , 但却没有能够把我们的思想和创作出这些画作的思想分割开来 , 这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惊奇的事情吗?”正是这种“不隔” , 让西方人也可以进入到山水画中 , 让中国古人目中、心里的山川成为全世界的观者都可以畅游、栖身的所在 。这种对大自然共有的、可沟通的情感连接了不同地域与文化的人们 , 形成了审美的共同体 。如宾雍所言:“(山水画)这种艺术——时间上和我们隔阂遥远 , 在空间上也远离我们 , 而且也不是来自我们西方文化、科学遗产——和我们挨得是这么近 , 对我们来说就像是某种现代的东西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4日 13版)
推荐阅读
- 赳赳说中国|中餐的一个陋习会传播病毒,你知道么?
- 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一勺猪油竟然能改善十几种小毛病,有哪些功效和禁忌?
- 汽车|创新让解放国六重型车领先同行业 | 中国汽车报
- 旅游|中国最“憋屈”的省份,因为名字的原因,常被误认为是一座城市
- 美妆|可直邮中国的美妆护肤品牌清单出炉,马住回国海淘超省心!
- 旅游|重庆一个“山水古镇”,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已有1300年历史
- 币圈卫道士|百万级TPS的CBase公链就是为中国韭菜量身打造的
- 中国国家地理|孕育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它,还是美景制造机
- 麻小薯|中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一到夏天热得不想出门,气温常常超过40度
- 壹生TB|编撰启动:《中国高血压急症临床诊疗规范》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