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为何会有这么多想不到?怕是西式思维作怪( 二 )

疫情之下为何会有这么多想不到?怕是西式思维作怪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不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外比较有很多“想不到” , 外国与外国的比较也有很多“想不到” 。 比如说越南、老挝、柬埔寨、古巴这些地方 , 要比欧洲国家(如瑞典、丹麦、挪威、比利时)表现好得多 , 这些都是我们以前不可能想到的事情 , 因为不管从人均收入来比 , 从医疗体制来比 , 从福利水平来比 , 后者都据说比前者强得多 , 但是现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表现的都比欧美的所谓福利国家好很多 。还有一个对比我们可能也想不到:非洲整体其实表现的非常好 。 非洲有13.4亿人口 , 比欧洲大得多 , 但是非洲现在的感染人数仅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左右 。 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非洲的检测能力不足 , 真正的感染情况可能很严重 。 但据研究非洲问题的专家介绍 , 非洲疫情也许的确没那么严重 , 因为非洲历史就是当地人民与疫情作战的历史 , 他们积累了大量抗疫的本土知识 , 这次派上了用场 。全球比较 , 如果以每百万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作指标 , 在全球140个有数据可查的国家里面 , 头20位除了伊朗以外几乎全部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 即便如果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死亡率来看 , 排在中国前面的至少有十多个最发达的国家 , 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 , 这都是我们想不到的 。问题是 , 我们为什么会想不到?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 对解释世界 , 欧美有大量看似很“科学”、“合理”的说辞 , 我们自己以前往往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下来 , 变成自己思维框架 。 但是这次疫情撼动了这些貌似“科学”、“合理”的假设 , 激发我们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 比如疾控体制、公共卫生体制、医疗体制在防控大规模疫情方面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是否还有其它很多东西在防控疫情方面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行为模式是不是很重要、思维方式是不是很重要?文化传统是不是很重要?尤其是这次中国和欧美国家比较 , 也许告诉我们 , 社会政治体制比什么都更重要 。 将这些“想不到”的事情想清楚、说清楚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 。疫情之后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大变局?现在恐怕谁也说不清 , 因为涉及太多的“想不到” 。 很具讽刺意义的是 , 今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全球价值链为主题 。 疫情还没有结束 , 已经有很多人讨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未来 , 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 。 其实 , 在疫情之前 , 全球价值链未来就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 相比前40年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 全球价值链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不仅没有增长 , 反倒有所下降 。 这次疫情很可能会雪上加霜 , 导致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断裂 。 尽管有人比较乐观 , 有人比较悲观 , 各有各的道理 , 但总体上 , 大家也许都同意 , 这方面具有深度的不确定性 。现在据2049年 , 我们还有大概30年 , 这其间世界格局变化的不确定性我觉得会是非常大 。 讲到去全球化 , 还是再全球化 , 最近还有一个人提了一个说法 , 叫慢全球化 。 世界银行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已注意到 , 过去十余年已经呈现慢全球化的趋势 。 疫情会不会让慢全球化变为去全球化?如果出现去全球化 , 它恐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脱钩 , 不仅仅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脱节 , 还可能在政治上出现一些情况 。 比如最近在西方已经有政客提出来要在中国周边拉上一道“铁幕” 。 “铁幕”的说法是丘吉尔1946年3月份提出来的 , 当时人们还沉浸在二战胜利的狂欢之间 , 然而“铁幕”的预言不久变为了一道真实“铁幕” 。 “冷战”的说法是1945年10月份 , 二战刚刚胜利时 , 《1984》那本书的作者奥威尔提出的 , 当时很多人“想不到”冷战最终会变成残酷的现实 , 并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面对深度不确定性 , 我们不能忽略去全球化的可能 。 总之战斗、战役、战争结束之后 , 往往会出现具有深度不确定性的局面 。 这次疫情之后 , 恐怕也不会例外 。 会不会出现一个我们十分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我们当然看到最好的结果 , 但与此同时 , 一定要准备应付最坏的结果 。 谢谢各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