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1949诗上庄:以诗教提振人心( 四 )
树高千尺 , 回望是根 。 诗上庄尤其讲究孝顺 , 在村子里建设了“孝善广场” , 以文字、雕塑展示那些经典的孝善故事;设置敬老基金会 , 10余万元善款由本村在外子弟和本村能人捐助 , 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可以得到生活补助;举办“诗上庄”好婆婆好儿媳评选活动 , 倡导尊老爱幼好风气 。 村中心的广场上 , 展示了村庄简史、较早入党的老党员和参军人员名单、历届大中专学生名录等 , 将来还要专门设置一个面墙 , 纪念那些到矿山工作却遇难了的村民 。 为方便村民学习传统文化 , 村里为每家每户编发了《诗上庄传统文化读本》 。 村里建立起村图书馆 , 让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组建“文化艺术团” , 通过快板、戏曲等形式让大家学习传统经典、宣扬村约民规;设置“诗上庄笑脸墙” , 把村民们的大幅笑脸放大集中在墙上展示 , 期盼人们能够时常喜笑颜开 。 通过这些措施 , 村民们自我督促 , 相互鼓励 , 形成了更加淳朴的民风 。
三
酒香还怕巷子深 , 诗上庄有诗、有故事 , 但如此偏远 , 很难让外面的人知晓 。 村里通过举办各种诗歌活动、文化活动 , 让村民们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 也让诗上庄的诗歌文化得以传扬 。
2012年9月 , 刘章、刘向东和刘福君三位诗人分别将自己的诗集《上庄记事》《上庄之上》和《上庄人物》组成合集进行出版 , 合集被命名为《诗上庄》 。 从此以后 , “上庄”改称“诗上庄” 。 与此同时 , 创办村级诗刊《诗上庄》 , 刊载知名诗人和本村村民的优秀作品 。 这样一个“村级”的诗刊 , 在全国恐怕也是罕见的 。
现在 , “诗上庄”有两个品牌性的诗歌活动——“刘章诗歌奖”和“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 。 其中 , 首届刘章诗歌奖于2014年9月举行 , 至今已经举办了3届 , 共奖掖了10位诗人和3位评论家的作品 。 首届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于2015年8月举行 , 10多位中外诗人、评论家参加 , 与村民们一起读诗 , 并围绕“诗歌的人民性”的主题进行探讨 。 第二届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于2017年9月举行 , 这次来参加的诗人更多 , 大家就“现代性视野下的诗人与土地的传统再生或断裂”等话题展开讨论 。
与此同时 , 村子里还设有诗人之家、诗上庄书画院 , 不定期邀请作家、诗人、书画家来上庄创作 。 很多文学组织、艺术院团也常常来访 , 为村民们举办讲座、演出表演 , 与村民们进行互动交流 。 无论是在大场面的活动中 , 还是在人数不多的交流里 , 村民们都踊跃登上舞台 。 诗歌朗诵、快板三句半、戏剧演出 , 村民们样样都行 。 一些不识字的老年人 , 在村里文化人一句一句地教之后 , 竟然也能记住快板的台词 , 上台演出 。 在每一次活动之中 , 村民们对诗歌的那份热爱 , 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在首届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中 , 来自美国的诗人、翻译家梅丹理就被村里的浓郁诗歌氛围所震撼 。 他说:“在美国 , 也经常有一些诗歌爱好者聚到咖啡馆里 , 交流自己的诗歌作品 。 但像这里这样 , 所有老百姓都参与诗歌朗诵的景象 , 我还没有见到过 。 上庄一个小孩子为我背了李白的《蜀道难》 , 太让我惊讶了 。 他有这样的功底 , 将来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歌 。 ”
在参加完活动后 , 梅丹理改变原行程安排 , 在诗上庄又多留了两天 , 到村民家中走访 , 了解村里的诗歌文化 , 体味当地的风土人情 。 梅丹理身高一米八十多 , 有一双大脚 , 村民给他一针一线纳就了一双鞋垫 , 这让他非常感动 。 离开诗上庄那天 , 车开到村口时 , 他示意司机先停一下 。 他走下车 , 弯下高高的身躯 , 面向诗上庄深鞠三躬 。 后来 , 他对刘福君说:这三鞠躬 , 代表三层意思 。 一是这里的山水特别美 , 让人留恋;二是整个小山村把诗歌当作信仰 , 太令人震撼;三是这里的民风非常淳朴 , 令人感动 。 三鞠躬 , 这是一位美国诗人对中国一个小村庄的敬慕和感恩 。
推荐阅读
- 文艺报1949今日主播:冯祉艾(编辑)| 何立伟《湘水亲亲》
- ■1949年,解放军抓住一个“假和尚”,审问后才发现他身份不简单
- 文艺报1949儿童诗的外在打量与自我凝视
- 文艺报1949人工智能写作的一个侧面:主体辨识、心灵计算与技术限度
- 文艺报1949作家畅谈中国短篇小说的调性:众声喧哗 杂树生花
- 文艺报1949纪念布尔加科夫逝世八十周年:文学与永生
- ##1949年渡江胜利纪念章
- [裴昌会]胡宗南的手下裴昌会,1949年通电起义,晚年的结局如何?
- 【文艺报1949】我们辨别相似的命运丨新力量·主题词写作
- 『蒋介石』民国时期永远不能翻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