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努力,为啥工作结果不同?从沟通4个原则、14个方法找原因( 四 )


因为这种习惯性的借口 , 人们听得很多了 , 内心里是比较反感的 。
(3)遇到困难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遇到比较难以完成的工作 , 与其找很多理由和借口 , 还不如直接提出解决方案 。
例如上司要求我们 , 明天需要完成某项工作 。 你也知道这项工作必须在明天完成 , 自己也能完成 , 但是 , 当天晚上需要加班到很晚很晚才能完成 , 所以上司的这个要求对自己而言 , 有些困难 。  有的人就会回答:不行!明天完不成 , 这是直接拒绝 。 上司会认为你无论能否完成都在拒绝这项工作 。
而另外一种回答是这样的:可以完成 , 不过一个人忙不过来 , 可能需要加班到很晚 , 影响第2天的工作 , 如果再增加一个人 , 共同完成 , 两个人配合 , 就能在明天按时完成 。第2种回答是结论先行:向上司明确 , 可以完成 。 然后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 提出增加人手的解决方式 。 这样回答 , 上司一定会考虑安排人 , 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
 因为上司的目的是 , 希望这项工作在明天必须完成 。 否则 , 将影响整个公司的工作进度 。
(4)对上司的明显错误 , 以适当的方式指出
明知有问题却不说出来 , 这在私人非工作场合将往事有的时候 , 也是一种的方式 , 但是在工作中 , 由于会造成工作的问题 , 所以会影响别人自己的信任 。
如果上次安排的工作有明显的错误 , 但他没有发现 , 而我们看出来了 , 却碍于面子没有提出 , 而是朝着错误的道路加速推进工作 , 那么 , 早晚会碰壁 。
过后 , 作为执行者和下属 , 我们首当其冲会被人们指责:为什么当初知道有问题 , 却没有早点提出来 。  如果我们提前在沟通工作计划时 , 就避免这种错误 , 任何明智的上司 , 都明白这是为了工作大局的正确作法 。
(5)先逻辑 , 再情感
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沟通方式 , 首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 同时具有很深厚的情感内涵 。
如果逻辑上敷衍了事 , 而大量的采用感情或热情让别人采纳不合乎逻辑的工作 , 往往别人一眼就能看穿 , 不再信任用这种沟通方式的人 。
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 , 如果沟通没有逻辑 , 连站在起跑线的机会也得不到 。
(6)用数据说话
事实依据就是指真实的案例或数据 , 也就是说 , 谁也无法动摇的事实 。
提出结论以后 , 那些清晰明确的证据 , 可以帮助我们支持结论 。 公司管理层的人员 , 一班比普通员工更重视业绩 , 即使讨论的议题比较艰深 , 只要是合乎逻辑 , 并且有数据 , 而且能和公司的业绩挂钩 , 那么管理层是会认真倾听的 。
 4、让对方听懂
我们开始说下一页内容了 , 对方却在翻看这一页;对方不看自己 , 而是东张西望;对方含糊地给自己反馈说:大概听懂了 。 这种情形 , 说明对方并没有真正听懂我们的内容 。
我们知道:共情 , 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 , 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
具有共情能力的沟通者 , 在与他人交流时 , 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 , 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 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 , 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 理解别人 , 并增强别人对内容的理解:
(1)从提问推理
有一种现象 , 沟通的人 , 拿着准备好的材料 , 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内容 , 对着听众哗啦哗啦讲完了 , 也没有人提问 , 往往就以为别人都理解了 。
实际上 , 听众层次不齐 , 有很多人跟不上说话 , 人的思路 。 有的人连自己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 只能闷不作声地干坐着 , 带着耳朵去听 。
如果听的人 , 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 恰恰不是他们都理解了 , 都明白了 , 而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容 。 所以 , 在沟通中 , 设法捕捉对方的问题 , 往往可以加深沟通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