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胡服传入与大唐的中原侠客

引言“……银鞍照白马 , 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 千里不留行 。……”
李白诗中描绘的形象 , 大概便是所有人心中最初的侠客梦了吧:动作利落而飒爽 , 孤身一人行走于江湖 , 行事乖张却维护心中的道义 。
拂衣而去的侠客 , 如此干净利落的动作似乎与我们印象中,宽袖大袍的传统文人不太一样 。居于中原地带礼治严谨的汉民族 , 深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礼、儒家等礼治思想影响 , 注重礼节、礼法 , 无论是冕服、深衣、袍服 , 其样式都是宽松肥大的 。而侠客衣着简短紧身 , 则与胡服样式更为相似 。
【「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胡服传入与大唐的中原侠客】胡服即少数民族服饰 , 它传入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年代与事件大概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 。
「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胡服传入与大唐的中原侠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赵武灵王
少数民族的服饰对隋唐以后的中古常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梦溪笔谈》卷一记载:“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
赵武灵王首先对传统服饰的权威发起挑战 , 而后北魏鲜卑族的服饰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古常服饰的形成 。二者看似时间相去甚远 , 但若是没有前者的开拓 , 后者则不会为众人接受得如此顺利 , 乃至后来唐朝中原侠客装束成为众人仰慕歌颂的存在 。一、传统服饰的第一次变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商周时期的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 , 一般为分为两种配套穿搭 , 一种是襦、裤、深衣与下裳 , 另一种是上衣、下赏相配 。
衣穿于襦、裤、深衣之外 。“深衣”因“被体深邃”而得名 ,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型连体服饰 , 又称长衣、麻衣、中衣 。样式是连体的长衣服 , 把衣、裳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 连在一起包住身体 。如此穿着虽然从审美角度来看十分美观 , 但如此配套的繁杂穿戴可想而知极其不便且束缚行动 , 更不用说行军打仗了 。
「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胡服传入与大唐的中原侠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深衣
战国时期 , 赵国位处中原 , 时常受到以东胡、林胡为首的游牧民族骑兵骚扰 , 相邻的齐、秦诸国也频频侵犯边界 , 处境十分窘迫 。同时 , 中原地区以农耕与种植为生活基础 , 百姓穿着大袖长袍耕地劳作也十分不便 。改革服饰加强军备迫在眉睫 , 于是 , 赵武灵王的变革开始了 。
与中原地区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西北的林胡和正北的东胡、娄烦“三胡” 。他们身为游牧民族 , 平日里骑马射箭乃是常有的事 , 因此他们多衣着简洁、便利 。上身穿窄袖、短衣 , 下身穿长裤 , 腰系皮带 , 脚上则穿着便捷的长靴 。
服装的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是决定了战争的方式 。中原各诸侯国的军队虽气势宏大 , 但行动迟缓、灵活性低 , 不适合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作战 。反观游牧民族的骑兵 , 机动灵活 , 特别适合长距离地突袭 , 以及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下快速作战 。
「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胡服传入与大唐的中原侠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从小耳濡目染北方游牧民族的骑马射箭 , 在他的心目中就逐渐形成了一幅"胡服骑射"的蓝图 。于是他立场坚定地批判传统习俗和民族偏见 , 积极向游牧民族学习改穿胡服、采用骑兵作战 , 并力排众议 , 大肆推广 , 以使赵国在军事上迅速强盛 。
但由于服装规制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 中原民族向来崇拜祖先沿袭旧制 , 赵武灵王此番作出改变的阻力定然是巨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