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发现?

在古代 , 我国的航海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 。就拿明末的下西洋为例 , 在明朝永乐到宣德年间 , 航海家郑和曾经先后七次出海远航 , 到达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最远甚至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 。这是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 可见当时我国航海技术之发达可见一斑 。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航程最久、出征船员最多的一次远航 , 就算是拿当时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来比较的话 , 也比当时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时候早了半个多世纪 。但是 , 从航行所带来的最终影响力来说的话 , 其实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远不及西方的地理大发现的?为何是这样呢 , 下面请看小编仔细道来 。
「」明末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发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双方的航海活动目的不同 。怎么说呢?就是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来说 , 明朝政府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来宣扬一下国威罢了 。其次是为了寻找在靖难之役后消失不见的建文帝 。明朝在当时是拥有世界最强大舰队的帝国 , 曾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海洋 , 但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被叫停了 , 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 , 哥伦布之后有无数的哥伦布出现 , 从1405年开始 , 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 , 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 , 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5年)之后80年 , 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 , 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 , 从此 , 郑和之后便再无郑和了 。
「」明末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发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通过连续七次下西洋 , 上述两项目的应当说都实现了 , 通过“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明朝统治集团了解到 , 南洋和西洋对中国的安全不构成威胁 , 散布在沿海地区的政权纷纷归依明朝 , 一个符合儒家观念的“朝贡体系”重新建立了起来 。但是宣德之后 , 在停止国家组织的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同时 , 海洋也被封闭起来了 , 从明朝开国到第七次航行结束 , 明朝的海洋政策存在着一个十分突出的奇怪现象 , 一方面是国家花费巨资打造庞大的舰队 , 三十年间七下西洋 , 另一方面则是严厉的禁海措施 , 一再下令“仍禁频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 , 故尝禁其往来”、“禁频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 , 下令“严禁绝之” 。
「」明末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发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末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发现?】另外一个和重要的原因就是 , 当时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经济 。大约在15、16世纪 , 奥斯曼帝国崛起 , 切断了当时东西方之间的主要商路-丝绸之路 。15世纪前后 , 西欧的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 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 。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 黄金是财富 ,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同时 , 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 。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后来欧洲航海家对海洋的探索精神 。
「」明末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发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郑和不同 。有专家将其下西洋划分为两个阶段 , 前三次下西洋活动 , 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 , 即巩固地位 。这一目的又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踪迹建文帝” , 以去成祖心病;二是“耀兵示富” , 宣扬国威 , 促使诸国来朝 。后四次下西洋则变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 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并重 。总体上说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 。中国的封建经济“没有对海外商品和市场的需要”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这么有钱我干嘛还抢别人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