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 明朝火器在我国封建历史上算是一个发展比较快速的朝代 。
不但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各式火器 , 更是涌现出了《火龙神器阵法》以及《武备志》等多种著名军事著作 。
而且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 明朝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还曾以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为原型 , 发明出了一种名为“鲁密铳”的火绳枪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较于当时明朝所使用的鸟铳 , 鲁密铳的结构更为合理 , 虽然因为加长铳管的缘故 , 导致鲁密铳要比鸟铳更重一点 , 最高达到了8斤 。
但其却比鸟铳具备着更远的射程 , 普遍达到了200米左右 , 就连《武备志》也对鲁密铳做出了一个“唯鲁密铳最远最毒”的高度评价 , 显然鲁密铳的威力也是要大于鸟铳 。
可是在到了明末之时 , 正儿八经大规模装配在辽东战场的主战武器却并非鲁密铳 , 也不是鸟铳 , 而是甚至还不如鸟铳的“三眼铳”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眼铳的性能
先不说三眼铳那“品”字形组合的铳管设计让其没办法正儿八经的采用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 ,精准射击距离可能只有十米左右 , 十米之外就要看运气了了 。
光是三眼铳那仅有一尺左右长度的铳管 , 就注定了其最远射程其实是比不上枪管普遍六七尺的鲁密铳的 。
毕竟在没有突破临界点的情况下 , 枪管的长度是和射程成正比的 , 也只有这样 , 才能尽可能延长火药燃气对铅弹的作功时间 , 从而使得铅弹能激射出更远的距离 。
不过也不是说三眼铳就一点优势都没有 , 毕竟其有三根铳管不是吗 , 可以一个接一个连发 , 也可以一下三个一块发射 , 明显比鲁密铳的射击频率更快 , 还可以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力 。
但说实话 , 三眼铳的射击频率优势也仅限于装填好弹药的条件下 , 一旦三发都射击完毕 , 三眼铳的装填速度就明显要比鲁密铳差远了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再加上明朝也已经有了交叉轮番射击的规模化战术体系 , 这也就意味着鲁密铳在射击频率上的劣势完全可以通过战术来弥补 , 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射程、以及精度等属性 。
那为何到了明朝末年之时 , 《明熹宗实录》上的辽东军需物资名单上却频繁出现“三眼铳”的名字 , 而不是鲁密铳或者鸟铳呢 , 明显就是把三眼铳当成了辽东战场的主战火器 。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因为鲁密铳结构更精密 , 所以更贵呀?
其实不是 , 因为在明末时期 , 就连造价相对便宜的鸟铳其实都没太大的装配量 。而鸟铳的造价 , 其实是和三眼铳相差不大的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 不过不是从明朝火器自身说起 , 而是要从明末火器的应用场景说起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末火器的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 , 明末时期对于明朝威胁最大的 , 其实不是起义军 , 而是辽东关外的清朝大军 。或者更准确点 , 是清朝的“八旗兵” , 一支以骑兵作战为主的强悍军队 。
而明清时期骑兵作战时所骑乘的基本都是一水的“蒙古马” , 虽然个头不大 , 而且其貌不扬 , 但是却有着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所以历来都是一个极为优良的军马马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