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科学家们为什么爱跟“梦境入侵”过不去?( 二 )
在网站说明中 , 这种面罩内部有6盏红色LED灯 , 它非常昏暗以至于不会弄醒睡眠者 , 但又足以让大脑识别它们的存在 。 用户可以自动设置LED灯以产生特定的序列 。
等到使用者进入REM沉睡阶段(一般是4到5个小时后) , 该设备红灯亮起来 。 当用户在梦里打着高尔夫 , 远处能够看到红灯闪烁的模式 , 提醒你自己正在做梦 。
本文插图
斯坦福的梦境实验室 , 早期也曾推出过一款可以“控制梦境”的可穿戴设备 Dormio 。
它会包裹住用户的手腕和手指 , 利用内置传感器跟踪肌肉、心率、皮肤等状态 , 一旦判断进入活跃的“催眠状态” , 就会播放用户事先录制好的音频 , 来决定在梦境中会出现什么 。
研究团队曾为50个实验人员播放“tiger”一次 , 然后他们真的就梦见了老虎 。
本文插图
可以说 ,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梦的真谛 , 并试图改变它 , 真的可以算是不惜一切代价 , 有的研究甚至长达几十年 。 但遗憾的是 , 直到目前为止 , 都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 , 人真的能控制梦境 。 是不是还挺丧的?
盗梦空间?真的想太多
别说“盗梦空间”那种程度的影响 , 就连解释、复现梦境 , 当前的技术手段都难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 。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 , 目前人类对梦境的了解还很粗浅 , 甚至没有找到梦境内容与外界刺激的直接且必然的联系 , 更何谈精准控制 。
比如社会哲学派(弗罗姆在成为心理治疗家之前就具有社会学背景) , 将梦境看做是表达人类不合理需求、重塑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 。 举个例子 , 乞丐梦见自己吃上了满汉全席 , 或是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温暖的火苗与火鸡 , 这些更强调梦中象征性的意义 , 注重对梦境的辩证解释 , 而非科学证明 。 中国古代也认为“心卧则梦”、“忧乐存心” , 南宋学者朱熹也说 , “梦者, 寐中之心动也” , 也就是在各种因素刺激下的心神活动 。
直到19世纪末 , 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 , 开始对梦境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 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梦的认识 , 也让对梦的解释开始进入科学领域 。 其中就有许多分支 , 在反复证伪、对抗、求真 。 比如弗洛伊德认为梦体现的是人被压抑的欲望和情感 , 是潜意识的表达 。 而他的学生荣格 , 则认为梦的功能是补偿 , 人类在梦中体验自己无法体验的生活 , 以维持心理平衡 。 另一个学生阿德勒 , 则认为梦是解决问题的欺骗性方法 , 如果一个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 就很少需要做梦 。
脑神经学科的进步 , 尤其是核磁共振及神经影像技术 , 为更好地描述人类睡眠阶段的大脑激活区域提供了新的证据 , 让人们对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 福尔克斯Foulkes就基于纵向的实验室研究 , 提出做梦的认知发展理论 , 认为梦就是人类培养认知和视觉空间能力的一种产物 , 一旦人们达到某个发展阶段(8-9岁) , 梦就自然产生了 。
哈佛大学教授艾伦·霍布森也认为 , 梦没有任何意义 , 仅仅是脑在夜间运转产生的副产品 , 是大脑在处理感觉输入的随机脉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
本狐也是在小学时期开始频繁梦到奔跑和跳高台 , 还被家长骗是因为在长个子 , 读者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本文插图
当然 , 基于脑神经科学的梦境理论还有很多 。 比如科瑞克的“反向学习理论”(reverse learning theory) , 就认为梦是记忆的定期清理系统 , 为了把大脑皮层细胞网络中一些不重要、不受欢迎的神经连接去除掉 , 把空间留给更重要的记忆 。 这一理论还影响到了教育学科 , 发展出了“临时记忆”和“长期记忆” , 而睡眠(做梦)也就成了指导学生背书(将临时知识搬运到长期存储区域)的有效方法 。
推荐阅读
- 健康大视野|为什么睡觉时身体会突然抖一下?多年的疑问总算清楚了
- 幽默感电影|交警为什么喜欢缴电动车摩托车,原来问题在这
- 途虎养车|爆一条胎,为什么要我换两条?
- 说爱|为什么你从来没被追求过?不是因为颜值,而是你不懂这一点
- |缺钙为什么会导致腰酸背痛腿抽筋,因为肌肉运动就靠它,缺了就抽
- 健身增肌减脂|健身,为什么要多做深蹲?促进腿部发展,抑制脂肪的堆积
- 妮妮|jennie颜值全球第二,为什么拍照从来不笑?网友:初恋的感觉
- windy天意晚晴|《知否》:为什么明兰要装柔弱?不是为了自保,而是她懂得这一点
- 大众|为什么汽车之家会被经销商集体封杀
- 全球健身号|为什么你总是瘦不下来?8条减肥真理,学会你就瘦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