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农】精神上的贵族!他为何将父亲王诗农称为是一本书( 三 )


父亲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倾注到《鲁迅全集》的整理、编辑、注释工作中 。 他负责校勘、辑佚的“故事新编”“古小说钩沉”的部分章节问题多、内容复杂、工作量大 , 有时需要多次往返北京图书馆查阅、考证大量古籍文献资料 , 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方能最终定稿 。 特别是校勘、辑佚《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四卷一套)一书 , 前前后后耗费了三十多年 。 此书的出版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它标志着鲁迅著作出版史上有了新突破 , 鲁迅著作的研究和出版迈向更新、更高的台阶 。 父亲把自己的全部学识以及终生研究鲁迅的学术成果 , 无私地奉献出来 , 结集出版了《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等书 , 成为弥足珍贵的鲁迅研究遗产 , 亦成为有志于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后学们必读的鲁研“范本” 。 父亲生前曾说:“从来就有不少人对注释工作不屑一顾 , 而我却在这一工作中消磨了如许岁月!”他还说过:“我有幸参加了两次《鲁迅全集》的注释出版工作 , 感到很高兴 , 这两次工作比我写多少文章都更有意义 , 更令人喜欢 。 ”但父亲为自己在有生之年无暇写完《鲁迅传》(下部)而倍感遗憾 。 秦牧生前曾这样评价父亲:“他的劳动丰富了《鲁迅全集》的内容 , 而这样的劳动是不应该被人忘记的 。 ”
父亲晚年脑梗 , 行动不便 , 更因患白内障双目几近失明 , 最终卧床不起 。 读书人不能看书写字自娱 , 这是何等的痛苦和寂寞!病榻上的父亲每天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 , 还让我为他“代读”书、报、期刊上的各类文章以充实精神生活 。 父亲爱书 , 更爱朋友、重友情 , 有时为了“怀旧” , 也会让我“口诵”一些他与老朋友们诸如许寿裳、台静农、叶圣陶、谢六逸、孙伏园、许广平、钟敬文、秦牧、艾芜、唐弢、碧野等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 以解病中之寂寞 。 正是书籍的慰藉与陶冶 , 正是历经沧桑的老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 使父亲远离市声尘嚣 , 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 呈现出一介超然、脱尘、凝重、沉潜的饱学之士的淡定之气……
父亲谢世后 , 我久久地守在他床前 , 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 不能自拔 。 环顾四壁 , 满目皆书 , 了无他物 。 父亲的物质生活“清贫”得只剩下书 , 但他是精神上的贵族!遵父亲生前遗嘱 , 将他的全部藏书捐赠给鲁迅博物馆 , 藏信则捐赠给上海鲁迅博物馆 。
往事如烟 , 岁月留痕 , 转眼间 , 父亲离开我已十七年了 , 我很想他;因为他生前最疼我 , 我便更想 。 想他从骨子里沁透出来的浓浓书香味和书卷气 , 想他言谈中不时闪烁出的睿智之光与知性之美 , 想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为人、为学之道 , 想他那“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的温润如玉而又风骨卓然的寒士风范与书生气质 , 想儿时陪他一起逛书店、逛书摊的珍贵而又难忘的瞬间 , 想书香伴着冰糖葫芦、江米条、醪糟鸡蛋散发出来的迷人气息……
高尚的人品和心地乃治学之根本;读书与撰书皆为修身、养性、养心之雅事 , 书如其人 , 人如其书 。 父亲是一本令我获益匪浅、受用无穷、永远也读不完的人生教科书 , 书名权作“读书·治学·做人” 。 父亲在书里润物细无声般地谆谆教诲:“先学做人 , 再学做文 。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且行且珍惜 。
北京联盟_原题为:父亲是一本书 回忆父亲王诗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