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 自古以来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 尊老养老文化 , 作为传统美德之一 , 在我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 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尊贤尚德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至今在人们的思想和信念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经久不衰 。
【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
文章图片
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史中 , 尊老养老风尚风靡的高峰时期并不出现在北魏 , 但是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 能够以博大宽广的胸襟接受汉民族固有的传统风尚并把它发扬、传承 , 且为之注入新鲜血液 , 这一方面反映了汉文化经过长久积淀所绽放的迷人魅力 , 另一方面也是北魏政权能够立足中原长达150年的原因所在 。
鲜卑族历史上长期存在着“贵壮贱老”的社会习俗 , 作为北方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 , 拓跋鲜卑实现了入主中原这一宏伟目标 , 马克思曾经指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 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 ”为实现正统的统治地位 , 北魏政权必须接受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
【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
文章图片
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社会逐渐过渡的过程中 , 北魏政权逐步对“贵壮贱老”对这一社会旧俗进行了改革 , 并逐步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尊老养老观念 , 使之内化为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我个人观点而言 , 如果在入主中原的前提下 , 如果不适应文化上面的各种问题 , 那么这个国家难以统治 , 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 从开始就失去民心 , 这肯定不是一个政权稳固的象征从而导致于国家难以统治的百姓难以安居乐业
所以我认为北魏的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 他的改革不仅让自己的政权得以稳固 , 也让自己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名声 , 在历史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
【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他的尊老养老制度中的一些条例 。
1.存问
【【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即类似于现代社会去养老院敬老院慰问活动 , 这一时期的北魏最高统治者已经摒弃了“贵壮贱老”的旧俗 , 朝着汉族的精神文化领域又迈进了一步 。
2.赐杖
古代尊老还有一种赐杖制度 。 即国君于每年秋季向境内老人赐予特制的手杖(称为王杖 。 老人可用此杖在行走时支撑身体 , 还能凭借此杖仲裁民事纠纷(惩罚不法乡民 。 可见 , 王杖是老人荣誉、地位和特权的象征 。
【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
文章图片
可以类似于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 , 这个物品代表一个身份的象征权利的象征 , 也是北魏孝文帝对老人的尊老行为 。
3.周济贫困老者
类似现代中国 , 对于一些空巢老人的扶贫政策 , 关注一些现状 , 对比于现代社会来讲 , 北魏改革具有先进性
北魏孝文帝不仅对于一般老年人给予照顾 , 而且对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 , 即鳏、孤、独、贫(家中生活困难者)、穷(遇有灾祸等不顺之事)、癃(残疾者)、疾(有病者)等类人口 。
4.减免赋税、徭役和刑罚
【文景研习社】北魏少数民族统治逐渐汉化的演变史
文章图片
老人七十岁以后不要田租 , 但是无须还田 , 仍可继续耕种 , 这样就可以为家庭提供一部分额外的收入 。 免除家庭成员的徭役负担 , 让其供养和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 这也是给老年人的特殊优待 。
北魏历代皇帝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的律例 , 给老人在法律上一定的优待 , 以体现尊老敬老的原则 。 八九十岁时 , 除非杀人 , 老人不用坐牢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养老思想 , 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优秀精华 。 我认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 , 他能掌握政权 , 这必然是有一定军队或者各种实力上的优点 , 但是能征服一个民族 , 这需要的是一种气概 , 需要的是一种文化的适应 , 如果北魏 , 他们一直秉持着自己落后的文化 , 而不能使用中原的文化 , 让大多数人们不能信服的话 , 这个政权是难以掌控的 , 如果说民心都不可得 , 那么这个国家又何其可以立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