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实验室▲社会速度研究:当代主要理论轴线( 二 )


二、竞速学:席卷人类生活的科技加速本质
所有的社会速度研究几乎无法不提及维希留的理论贡献 。 维希留也许是第一位开创性地将速度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文化理论家 。 维希留在年幼时亲眼目睹二战时德军如何以“闪电战”的策略快速且具破坏性地攻下法国 , 因此他整个理论思想的主题几乎都以速度为中心 。 他甚至还自创了一个法文单词“竞速学” , 标示了社会速度研究的发端 。
维希留认为 ,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 , 人类为了食物而快速地追捕猎物或为了不要变成食物而快速奔跑以逃脱猎食动物的追赶开始 , 速度就一直是人类生存的核心要素 。 人类的历史从根本上可以说 , 就是一个纠结着速度而发展的速度史 。 维希留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自然速度、相对速度以及绝对速度 。
自然速度指的是工业革命之前的速度史阶段 。 在这个阶段 , 人类只能借由风力、水力、兽力或人力来创造速度 。 此时的速度是相对缓慢而有限的 。 尽管如此 , 人类仍试图通过空间配置来提升速度 。 街道建设就是一个例子 。 中世纪以来 , 道路规划一直是城市建设当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 因为道路是一个能为整个城市带来速度动能的基础空间 。 在战争或革命当中可以轻易见到 , 道路是最重要的聚集场所 。 通过侵占街道 , 可以破坏整个城市的速度动能 , 从而摧毁整个城市的秩序 , 以达到战争或革命的效果 。
速度史的第二个阶段则始自工业革命 。 尤其蒸汽火车以及之后许多交通工具的大幅进展 , 为人类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新的生活方式 。 这些交通工具能让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相当长的距离 , 并使许多搭乘快速交通工具的乘客前所未有地直接体验到速度感 。 因此 , 维希留声称 , 人类历史上与其说有“工业革命” , 不如说这是个“竞速革命” 。 交通的速度 , 使一般被认为最稳定的住所的交通位置也受到考虑 。 维希留认为 , 人们今天其实不再居住于空间当中 , 而从根本上说是居住在以速度为本质的交通当中 , 至于空间 , 它早已被交通速度消弭了 。
虽然交通速度至今仍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 , 但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及人类对光电物理学的运用有了大幅进展以来 ,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速度史阶段 。 在这个阶段 , 人们可以通过诸如手机、互联网等科技以光速传递信息 。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光速是最快的极致速度 。 因此 , 这个阶段的速度已经不再仅是其跨越的空间与其所耗费的时间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 而是一个无快慢之分的绝对速度形态 。 这就是速度史的第三个阶段——绝对速度阶段 。
在绝对速度阶段 , 人类所消弭的不只是空间的隔阂 , 而是因为“实时”的光电传输特性 , 更进一步消弭了时间间隔 。 人类的信息传输不再需要跨越空间 , 也不再需要花费等待时间 。 人类只需要在屏幕面前收发信息 。 屏幕上平面而无深度的二维空间则渐渐取代了真实 , 成为人类唯一的世界 。 在此世界中 , 没有“这里”和“那里”的空间差异 , 也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时态差异了 , 人们只剩下实时的事件发生“当下” 。
光速改变了人类与时空的关系 , 也使得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相应的变化 。 当速度空间取代了真实空间之后 , 人类渐渐失去了实质的空间参照点 。 (关于此 ,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 , 就是手机中介的联系沟通 。 手机是一种可以让人们无时无刻通过电磁波以绝对速度与他人联系沟通的科技 , 借助手机人们可以彼此交谈 , 却完全不需要交谈的空间脉络 , 以至于手机中介的沟通常常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你现在在哪里” , 凸显出实质空间参照点在光速下的丧失 。 )甚至因为手机、互联网等科技 , 即便真实身体待在原地不动 , 也可以如亲临现场般地得知远方的所有讯息 。 不过如此一来 , 人反倒因速度而失去了动能性 。 若是没有这些科技 , 人们就什么事也做不了 。 实时传播科技仿佛殖民了人类的身体 。 今天 , 人类并不是占有科技 , 而是已经变成科技本身;或是如维希留更进一步地说的那样 , 人类并不拥有速度 , 而是人类就是速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