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实验室▲社会速度研究:当代主要理论轴线( 三 )


“人类被加速科技殖民”这种看法 , 同时也暗含着维希留对于速度的矛盾情结 。 一方面 , 维希留将科技造就的速度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摆置在非常高的地位 , 视之为当今不可或缺的一种权力 。 但另一方面 , 他对速度始终抱持着相当悲观的批判态度 。 维希留担忧速度空间取代了真实空间之后 , 身体动能也会因被科技殖民而被摧毁 。 他也多次指出 , 任何加速科技都包含着相应的灾难 。 尤其当绝对速度支配了人类生活之后 , 一方面 , 因为不存在空间的间隔 , 因此意外事故可以变得实时广延;另一方面 , 因为不存在时间的间隔 , 所以人们失去了理性思考应对意外的时间 。 维希留因而认为 , 绝对速度的到来 , 也是“普遍意外”来临的时刻 。
维希留对速度的批判性分析 , 是社会科学界相当原创的尝试 , 也带来许多后继的研究 。 不过 , 也有许多学者并不赞同他的竞速学 。 例如 , 维希留在行文时常使用艰深晦涩的自创词汇 , 却少对这些词汇加以定义 , 也没有详细的论证过程 , 而只是不断地作出夸张的论断 。 这使得竞速学虽然颇能发人深省 , 但许多后继研究面对他的著作时 , 常常首先变成一种解经的工作 , 到最后也很难发展出新的看法 。 竞速学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于 , 维希留将速度完全视为科技运作造就的物理现象 。 而人类生活的改变则似乎直接是这种科技效应的必然结果 , 完全无视人类的主体能动性 。 维希留曾骄傲地指出 , 他的竞速学奠基在扎实的物理学知识之上 。 但这个骄傲反而可能讽刺地成为竞速学最大的问题 , 即维希留所开创的社会速度研究 , 其所分析的并不是物理现象 , 而显然是人类的社会生活 。 如此一来 , 单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去直接推估人类社会生活必然会有相应的改变 , 反倒让竞速学陷入科技决定论的窠臼 , 而忽略了更多细致的社会要素 。
三、时空压缩:后福特主义下加速的生活步调
直言应避开科技决定论来探讨速度的研究 , 英国社会学家汤林森是一个代表 。 汤林森对于速度的探讨虽然同样以科技速度(或曰“机械速度”)为出发点 , 但他将速度研究的焦点放在文化论述上 , 探讨人们在面对科技速度时发展出何种价值论述 。 在汤林森的讨论当中 , 速度文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铁路交通系统的发明带来的速度体验 。 机械速度凭借着精密而理性的科学技术 , 克服了以往构成阻碍的时间与空间 。 因此在此阶段 , 速度具有一种理性、秩序、克服障碍、进步的英雄主义价值 。 到了第二个阶段 , “立即性”的速度形态出现了 。 在立即速度当中 , 出现了一个吊诡之处:没有“障碍”这种事了 , 一切的隔沟已直接闭合起来 。 于是 , 立即性像变魔术一般 , 把“努力克服”这种事变得不见了 。 它不再是努力而来的成就 , 而是——他特别援引了英国社会学家鲍曼的理论——轻松且必要的 , 不知不觉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
尽管汤林森声称要从一个不同于科技决定论的取径来探讨速度 , 但他的研究成效却是令人质疑的 。 汤林森所谓的“文化”面向 , 实际上也只是由科技进步所造就的论述形式 。 总体来看 , 汤林森的速度文化并没有太多有创意的洞见 。 相形之下 , 汤林森的研究相当倚重鲍曼的理论 , 反而比较深刻地跳脱出科技决定论的包袱 。
鲍曼指出 , 在传统社会当中 , 人们偏好稳定、永恒的“空间性”的事物 。 但是在现代社会 , 空间性的事物面对“时间性”的事物时 , 显得僵固、笨拙 。 时间性的事物讲求弹性、动态 , 追求当下的满足 , 而不用去承担责任 。 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速度 。 对于速度的追求 , 造就了鲍曼所谓的“液态的现代性” 。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跨国企业 。 现代的跨国企业不再僵固在一个空间区域中 , 而是哪里有低成本的生产环境 , 就往哪里驻扎 。 等到该地的资源被攫获殆尽之后 , 便可以不负责任地撤离 , 快速前往下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 。 鲍曼也举了另一个例子:今天最能带来利润的 , 往往不再是坚固耐用的商品 , 而越来越多是以极快的速度流通、替代性的商品 , 如电子数字产品 。 不过 , 鲍曼也批判性地指出 , 速度带来的不断变动 , 使得流动的现代性面临着偶然性、不确定感等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