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水上漂来的城市:明清时代的大运河与北京( 五 )


大运河与明清时代的文化艺术繁荣也密不可分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都和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施耐庵是江苏人 , 他在江阴写出《水浒传》 , 最后死于淮安 , 这些地方都是运河上的重要城市;而《水浒传》所描述的水泊梁山 , 也是大运河的重要水源地 。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 , 但长期往来于江浙一带 , 尤其是苏州、杭州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出生于淮安 , 从小在运河岸边长大 , 川流不息的运河和四方交汇的风土人情 , 为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大运河关系更为密切:他的祖父曹寅担任江宁织造兼两淮盐运使 , 曹雪芹在江南度过了很长时间的锦衣玉食生活 。 后来家道变故 , 曹雪芹经运河回到北京 , 在饥寒交迫中创作出了不朽的名篇 。 此外 , 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也都受到了大运河的影响 。 《三言二拍》描写了很多运河沿岸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金瓶梅》的主人公西门庆就是生活在大运河沿线的清河县 。
大运河也是当时的客运之河 , 大量的文人墨客通过运河进京赶考、谋求生活 , 他们的所见、所想、所思都通过诗词歌赋、杂记日志等形式作品保存下来 。 《熙朝新语》卷七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 , 浙江德清蔡状元启僔京赶考 , 经过淮安山阳县时 , 科举同年的山阳县令拒绝接见 , 令门人“查明回复” 。 次年蔡启僔高中状元 , 特意作诗:“一肩行李上长安 , 风雪谁怜范叔寒 。 寄语山阳贤令尹 , 查明须向榜头看 。 ”更巧合的是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 蔡启僔的侄儿蔡升元也高中状元 , 于是又有诗:“君恩独被臣家渥 , 十二年间两状元 。 ”一时成为美谈 。

「大运河」水上漂来的城市:明清时代的大运河与北京
本文插图

《姑苏繁华图》局部 资料图片
大运河滋生的艺术作品也非常多 , 尤其是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又称《盛世滋生图》) , 用了24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 全画长1225厘米 , 画有人物12000余人 , 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 , 桥梁50余座 , 船只4百余 , 商号招牌2百余块 , 描绘了乾隆年间苏州的繁盛 , 被认为是继《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又一传世杰作 。
大运河的开凿 , 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被誉为政治之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 。 回顾北京的发展历程 , 可以看出京杭大运河为明清时代北京的繁荣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 。 当然 , 明清时期的北京主要是商业性、消费性的城市 。 正如利玛窦所说:“人们说北京什么也不生产 , 但什么也不缺少 。 ”大运河的存在是依附于北京作为都城的需要而存在的 。 一旦北京无力维持这种需要 , 大运河的功能便受到影响 。 晚清大运河开始丧失功能 , 运河沿岸城市逐渐衰落 , 北京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确定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 北京再次焕发出活力 。 现代的北京已经不再单纯依靠一条大运河 , 而是全方位发展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 , 积极推动工业、金融、互联网、文化旅游等各项业务的综合发展 。 当前 , 京杭大运河沿线正在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带 , 这将开启北京以及大运河历史上的新的一页 。
【「大运河」水上漂来的城市:明清时代的大运河与北京】《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8日 10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