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恰饭,我被一块腊肉迷了魂~( 三 )


文章图片

养猪 , 腊肉是最好的归宿


湘西的许多乡镇仍然有着养猪的传统 , “看猪”甚至也是当地一些孩子的童年功课之一 , 因为这些猪通常处于半放养状态 , 孩子们常常赶着它们去收割后的稻田里、水草丰美的山上觅食 。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 , 稍不留神 , 猪就跑得没了踪影 。 湘黔交界处的边地小镇麻阳郭公坪乡 , 就流传着“麻阳十八怪 , 猪比狗跑得快”的俗语 , 可见猪们的健壮非比一般 。



在湘西恰饭,我被一块腊肉迷了魂~
文章图片
▲猪猪这么可爱 , 当然要做成腊肉腊肠 。 图
/图虫·创意


【在湘西恰饭,我被一块腊肉迷了魂~】当地人并不爱饲养“良种猪” , 抱怨吃太多饲料 , 长得太快 , 肉质也不好 。 本土猪——当地称“小样猪” , 虽然个头小 , 平腰直背 , 又爱一年四季在外狂奔 , 尝百草 , 喝山泉 , 形同野猪 , 不挑食 , 也不怎么生病 , 反而肉质紧实 , 油而不腻 。


等到腊月 , 天气越来越冷 , 就到了宰杀年猪 , 制作腊肉的时候了 。


人们除留下一部分新鲜猪肉过年吃以外 , 将剩下的切成三五斤大小的一条 , 擦抹椒盐粉后 , 装入大缸腌渍 。 湘西腊肉宽度都是有标准的 , 太窄留不住水 , 太宽腌不透 , 所以3-5厘米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



在湘西恰饭,我被一块腊肉迷了魂~
文章图片


对肉食爱好者来说 , 腊肉应该是湘西最值得期待的美味了 。
摄影/李锋图/《地道风物·湘西》



七八天后 , 将腌渍好的肉条悬挂在火堂上熏烘 , 肉条下置一烘笼 , 暗火燃着茶壳、橘皮、松果、谷糠、柏叶等 , 烟气袅袅 。
数月的熏烘后 , 肉条变得油中透红、红中透亮 , 不见烟灰 , 颜色更加好看 , 于是可将腊肉贮藏起来 , 或藏在谷堆、谷壳中 , 或藏在稻草、锯木屑里 , 或挂在通风干燥的壁板上 。



在湘西恰饭,我被一块腊肉迷了魂~
文章图片


▲刀起刀落之间 , 粗粝的外表下藏着柔软的内心


摄影/李锋图/《地道风物·湘西》


传统腊肉一般在农历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加工 , 此时湘西地区气温和相对湿度较低 ,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 也有利于腊肉的干燥 。 烟熏烘烤不仅能保证肉不会变质 , 还会形成腊肉特有的烟熏风味和色泽 , 微生物会在肉的表面生长 , 产生微量的乳酸和蛋白酶 , 从而分解肉中的蛋白质 , 产生大量的风味成分 , 当肥肉变成金黄色 , 瘦肉变成亮黄色 , 腊肉特殊的鲜味就生成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