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诗画」《金刚经》:破四相,破六尘,方可证悟心灵空境!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金刚经》:破四相 , 破六尘 , 方可证悟心灵空境!
《金刚经》属于大乘佛教波若类的经典 , 虽然产生早但是包含了后来大乘佛教最基本的佛学思想 。 其核心思想是“无住于相” , 即指导修行者破除“四相” , 破除“六境”“六尘”在心中形成的相 , 实现心灵的空境从而达到佛才能具备的“无上正等正觉” 。
本文插图
1 , 破“四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俗称《金刚经》 , 其核心思想是“无住于相” , 它要求人们克服一切的法相和非法相达到破无可破 , 彻底无碍的境界 。 认为宇宙间的事物本身不是恒常不变的 , 实相实为空性 。
所谓的“四相”指“我相 , 人相 , 众生相 , 寿者相” 。
我相: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挂念;
人相:相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以他人为中心的行为意识和观念;
众生:相对于自我而存在的其他众生的行为观念和意识;
寿者相:人人都希望消灾解难、健康长寿的观念意识和因此所产生的行为 。
《金刚经》中说:“若菩萨有我相 , 人相 , 众生相 , 寿者相 , 即非菩萨 。 ”意思是说若修行者心中有了我相就不能成就波若智慧 。 而这四相又是以我相为核心的 , 所以要破除四相 , 首先要在心中破除我相 。
人因为执著于我相 ,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过分在乎自己的利益 , 若有人侵害他的利益 , 就会心生怨念 。
本文插图
《金刚经》中 , 释迦摩尼对须菩提言:“须菩提 ,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 我于尔时 。 无我相 , 无人相 , 无众生相 , 无寿者相 。 何以故 。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 时 。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应生嗔恨 。 须菩提 。 又念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 于尔所世 。 无我相 , 无人相 , 无众生相 。 无寿者相 。 ”释迦摩尼被歌利王截肢身体时 , 心理非但没有怨恨 , 反而想今后成佛以后 , 第一个要度化的就是这个伤害自己身体的人 。 这就是无我相的境界 。
2 , 破“六尘”
释迦认为 , 对于人间四相最难破除的是我相 , 如果我相能够破处 , 那人相 , 众生相 , 寿者相都能够破除了 。 而人的我相的形成又跟六尘有着联系 , 要想达到无相的境界必须处理好“六尘”与“六根”的关系 。
所谓的“六尘”是由“六根”即眼、耳、鼻、舌、声、意所引起的色、声、味、触、法六种主观感受和意识 。
《金刚经》认为整个世界充满了尘垢和污染 , 人们身处在尘世中失去了原本清静自在的心灵 。 《金刚经》第十品中说:“应如是生清净心 , 不应住色生心 ,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 ”
只有破除色、声、味、触、法在心中的相 , 才能保持心境的空明不被外在的相所束缚的 。
本文插图
心境无相是一种方法论 , 要实现心境无相就要求心无挂碍 , 无外相所束缚 。 心境无相也是一种对心理境界的描述 。 达到了心境无相的境界也就是无住于四相 , 无住于六境 。
【「哲学诗画」《金刚经》:破四相,破六尘,方可证悟心灵空境!】在现实生活中充满诱惑 , 人们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 , 很容易被外相所侵扰 。 而无相要求我们不要在外相上停留 , 要顺从心意之觉 , 让其自然流动 。 想要破六尘 , 就得顺从心境 , 而不能刻意去找空境 。
3 , “无相”证悟
在《金刚经》中 , 释迦摩尼 在回答须菩提所提问题之时提出了“逻辑三段论”式的证悟方式 。
推荐阅读
- 「周易」初学《周易》总纲
- 「哲学诗画」太宰治:活着如同小丑,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 「哲学诗画」经典好文:心里有光亮,生活有光芒!
- 【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
- #风水道先生#神奇的宽窄巷子,居然隐藏了这么深奥的哲学与智慧!
- 『解密』中国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以一人之力化解了两国的亡国之战
- 「海陆物语」诗画 | 王万然书画词作品进“甲子国”
- 「智慧生活哲学」毕淑敏: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
- 『我是喵姬TB』火锅里的婚姻哲学:一起把生活的酸甜苦辣,煮成我们都喜欢的味道
-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有声有色:越剧版《柯桥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