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诗画」《金刚经》:破四相,破六尘,方可证悟心灵空境!( 二 )


比如:众生者 , 如来说非众生 , 是名众生 。
可以看出这种三段论式的证悟方法就是:是什么?非什么?名什么 。 这样的论证方法有助于引导人们理解佛教的教义领悟智慧 。 在《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释迦摩尼为了让弟子准确理解佛教教义多次采用了这种三段论式的证悟方法 。
以“我相”为例 , 其论证方式即:是我相 , 名我相 , 非我相 。
第一个阶段:是我相
人们能够参透了对“我相”的认知感受 , 即能够参透人生的生老病死 , 并且能够欧在生活中体验到“我相”带来的种种悲难和苦痛 。 但是这个阶段中 , 人们看到的还是自己 , 他们的心灵没有达到突破“我相”的境界 。 即便是看芸芸众生也是从自己的思想意识出发 , 不能突破“我相”的执念 。
「哲学诗画」《金刚经》:破四相,破六尘,方可证悟心灵空境!
本文插图

第二个阶段:非我相
这一参悟阶段 , 人们通过思考和领悟的领域扩大 , 能够想到世界上千千万万个类似于我的我 , 我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 人都会经历一定的磨难 , 我的困苦完全包含在人类的苦难之中 。 这个阶段中 , 人抛弃了假的我相 , 思考的范围扩大 , 开始思考他人及众生 。
第三个阶段:非我相
此阶段中 , 心灵的范围不断扩大 , 把自己扩大到整个宇宙当中 。 通过这种放大和扩充 , 世间万物宇宙都包括在我之中 , 原来在第一个阶段中形成的“我相”消失了 。
世间万物包括宇宙都在我之中 , 万物皆备于我 。 世间万物包括宇宙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名而已 , 所以人们在达到非我之后才能达到名我 。 即实质的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