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故国神游@都是“丞相”有何不同?漫谈三国丞相制度( 二 )


(一)曹魏的丞相 , 为“造魏”而生
东汉末年 , 汉室倾颓 。 曹操迎汉献帝刘协到许昌之后 , 此时的汉廷实际上是一个体现曹操意志的汉廷 。 虽然如此 , 汉帝国残存的框架毕竟依然存在 , 从建安四年(199年)开始 , 到曹操战胜袁绍 , 统一北方之前 。 曹操长期担任的是“司空”一职 , 并“行车骑将军” 。 从这个角度看 , 曹操在自己的权力得到彻底巩固之前 , 他控制汉廷的方式依然是在东汉的官职体系下来运行的 。 《宋书·百官志》里说:“献帝建安十三年复置丞相” , 曹操重新设置了丞相一职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六月 , 这个时候他同时废掉了三公 , 并积极准备南征一统天下 。
很显然 , 曹操此时志得意满 。 在他看来 。 平定北方之后 , 他在汉廷中央的权力已经得到了巩固 , 长江以南也似乎可以传檄而定 。 曹操此举实际上是对东汉政治权力运行制度的一次重大改变 , 他把丞相权力再度恢复到了类似汉武帝之前的情形 。 关于这一点 , 前人史家曾经有过评价 , “卓为相国而不省司徒 , 务自矜高 , 于官制惽然也 。 司徒王允卒能以其权阴制之 。 操为丞相 , 并废三公 , 使大权归于一己 。 ”在曹操之前 , 董卓曾经有过类似的举动 。 但是因为董卓并没有废除三公 , 所以王允为司徒还可以“暗地里”对他进行一些牵制 , 事实上董卓也是丧命于王允的密谋 。 而曹操自任丞相 , 是和废除三公同时进行的 , 这就意味着曹操在汉廷的顶级权力 , 是从制度层面来加以承认的了 。

大锅故国神游@都是“丞相”有何不同?漫谈三国丞相制度
本文插图

曹操自任丞相又废除三公 , 意味着他掌握了最高权力
《宋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一人 , 掌内军 。 魏武为丞相 , 相府自置领军 , 非汉官也 。 ”
同时 , 曹操的丞相开府 , 设置了一系列的丞相属官 。 比如“护军”、“领军”这些重要的军事职位 , 都是丞相府的属官 , 而“非汉官” , 这无疑又为“造魏”做了人员和机构上的准备 。
由此可见 , 曹操在汉帝国摇摇欲坠的时候 , 又重新恢复了西汉的丞相制度 , 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破茧重生 , 在汉帝国的框架内重新构造曹魏帝国 。 所以 , 当其子曹丕逼汉献帝禅让之后 , 这个“临时性”的丞相制度 , 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 曹魏帝国又再度废除了丞相 , 魏帝通过尚书和中书来进行直接统治 。 所以笔者认为 , 曹操所恢复的丞相制度 , 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物 , 而并非制度正常发展的结果 。
(二)蜀汉的丞相 , “兴汉”必要的集权
《通典·职官三》:“魏晋以来 , 相国、丞相多非寻常人臣之职 。 ”
如果我们从“非寻常人臣”这个角度来进行观察 , 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确实和曹操 , 有不少相似之处 。 在蜀汉建立之初 , 诸葛亮就被刘备任命为丞相 , 成为外朝官之首 。 当刘备兵败夷陵 , 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时候 , 更是留下了“亮正严副”的身后政治安排 , 赋予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力 。
因为诸葛亮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先帝遗命” , 刘备甚至还有“君可自取”这样的“终极授权” 。 诸葛亮丞相一职的权力和威重 , 自然就达到了不同寻常的高度 。 祝总斌老师曾经谈到 , “(蜀汉)外朝之宰相还保留着较大甚至很大的权力……这是由蜀汉的特殊条件决定的 。 ”
祝老师在这里所说的“特殊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笔者对此的理解是 , 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 , 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 , 就必须高举北伐旗帜 , 致力于恢复中原 , 而刘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领导能力 。 这里也说顺带说一句 , 刘备的“君可自取”语 , 理解成由诸葛亮来亲自领导北伐似乎更为合适 , 而非要取代刘禅自立 。 并且当时还有一个情况 , 在刘备临终之际 , 蜀汉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 外有孙吴曹魏虎视 , 内有地方叛乱迭起 , 初生的蜀汉帝国其实已经面临着“崩盘”的危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