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新投资,助推"中国号"稳健( 三 )


宗良认为,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中小微企业可能遭受新的冲击,宏观政策协调和创新尤显重要,这些新举措直指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针对性很强 。
创新调控,既要勇于突破,又要走好“平衡木” 。
化解疫情冲击、推进复工复产、力争实现“六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而着眼长远,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谋求高质量发展,同样任务艰巨 。中国创新调控,不是“且顾眼下”,而是在多重目标之间求平衡、齐发力 。
资金投向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2月底,青海省发行全国首支政府储气专项债券,用于天然气储气调峰项目建设 。债券发行规模5.3亿元,将建设站点6座,储气总规模2.51万立方米,预计年底建成使用 。不论是专项债还是普惠贷款,不论是大手笔投入还是小微金融债券,项目选择都有一套严细标准 。5G建设、新能源、生态环保等引领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受到更多青睐;民生保障、应急医疗、城市供热供气等补短板的领域,获得更多支持 。土地储备等与房地产相关的领域,则被明令禁止专项债进入 。
“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 。”许宏才表示,要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
【「资本」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新投资,助推"中国号"稳健】对风险的防范更是毫不放松——
“应对疫情,中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弹药充足 。”刘国强透露,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密切监测银行体系的风险状况,已开展压力测试 。到2019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远低于5%的监管标准;拨备覆盖率186.08%,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达到4.5万亿元,应对不良率上升有足够的缓冲垫 。而在银行业内部,纠正中小银行偏离主业、化解潜在风险的改革一直未停步 。
进入全产业链的复产复工、达产达能,央行已明确,将分阶段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绝不会让市场出现“钱荒”,也不让老百姓的钱变“毛” 。
“中国在提升供给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方面有许多政策工具和措施,这是中国的强项 。面对疫情蔓延,中国有能力应对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者顾清扬看好中国宏观调控成效,并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 。
惊涛拍岸,我自岿然 。直面突如其来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不仅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突出重围的实力,更有从容应对的调控、长风破浪的后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