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贾跃亭如何运用FF的技术“残值”?


4月9日 , FaradayFuture(FF)宣布 , 将致力于成为一家工程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 为合作伙伴提供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模块化组件 , 来满足全部出行场景和能量存储的相关需求 。
不过这个消息发出后却没能引起外界对FF的注意 。 因为对于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贾跃亭和FF来说 , 也许还活着 , 比还在做什么重要得多 。 毕竟舆论早就默契的认为 , FF“已死” , 只是还“没死透” 。
从造车到做一家技术供应商 , 贾跃亭和毕福康想要用手里的2000个技术专利和一辆还算拿的出手的产品来寻找商业落地方案 。 就像去年9月 , FCA首席执行官曼利(Mike Manley)就FF的技术供应问题还与贾跃亭有过一次促膝长谈 , 虽然谈判结果差强人意 , 但着也证实了FF还具有一定的“残值魅力” 。
FF为什么突然想起来做供应商?这一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对贾跃亭来说 , 这么做有哪些好处?对于FF来说 , 是时候刨一刨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
1
5年用108亿换2000件专利
如果打开维基百科 , 法拉第的搜索结果表述的简单清晰:“它是一家未来专注于开发电动车的美国创业技术公司 , 总部在洛杉矶” 。 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由中国资本支撑、也由中国资本贯穿始终的项目 。
在很多资本人士眼里 , 你可以理解FF之前“割的全是中国的韭菜” , 而且割了一茬又一茬 。 因为根据官方给出的信息显示 , FF累计经历了3轮重要融资 , 第一波来自乐视(2014-2015) , 第二波来自贾跃亭(2017) , 第三波来自许家印(2018) 。 从FF拉开帷幕到今天 , FF的花销就到了108个亿 , 而且是“美金” 。
108亿美金换来了什么?从相关报道看 , FF91的量产车下线统共不超过5台 , 除了这五辆车外 , FF私下从苹果、特斯拉、SpaceX以及诸多知名车企“掳走”了很多高精尖人士 。 不过这些人才有的帮了贾跃亭 , 有的也坑了他一把 。 甚至离开他的人形容 , 贾跃亭对企业管理太粗放了 。
在具体投入上 , 除了花1320万美元购入工厂土地以及3亿美元相关基础建设外 , FF并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开支去向 。 因此人们想当然的将FF大部分资金归结于雇佣员工与开发技术 。
『贾跃亭』贾跃亭如何运用FF的技术“残值”?
本文插图

美国工厂鸟瞰
曾有一份资料显示 , FF累计申请专利数量其实高达2000件 , 在中国和美国共获得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授权专利300件 , 在美国专利局取得的专利43件 。 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负载电力输出技术及梯形逆变器 。 因为这一技术 , FF也成了国际上第一家在美获得逆变器专利的企业 。 在中国 , 时至今日在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上 , FF还都是国内专利最多的汽车企业 。
详细了解FF的专利申请类可以看到 , FF的专利完整的涵盖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车联网、生产和制造领域 。 所以有人称FF是在汽车专利技术上积累最丰富的公司 。
就连许家印也曾称赞过 , FF91拥有30多个智慧感测器和智能升降3D镭射雷达 , 拥有无人自动泊车、面部识别技术、无缝进入系统等先进技术 。 在恒大眼中 , FF 91构建了智能互联生态系统 , 拥有多达10块超级大屏、光速网络入口 , 打通车内娱乐、内容和云服务 。
就此前公开的FF 91电池信息来看 , 这项曾与LG合作生产的电池包达130kWh , 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电池包容量 , 电池续航超过700公里 , 超越目前所有在售量产电动车 , 甚至还超过大多数燃油车型的续航 。 尽管这只是申报数据与官方传播话术 , 但这却丝毫不影响胡润研究院对其肯定 。 2019年9月 , FF与Uber、Lyft分别被位列“2019年加州十大科技创业公司”的前三位 。
这些数据或许反映了FF为什么会转型成为一家全方位工程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逻辑 。 因为FF清楚自己什么不行 , 什么还算可以 。 不过 , FF或许现在更清楚 , 如果继续单纯看自己实现整车生产 , 这些优势会越来越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