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三月水牛花齐刷刷地冒出来,咬一口它做的青团,满满春天的味道( 二 )


——清明节的祭品 , 寒食节的冷食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 , 民间活动以扫墓和祭祖为主轴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人杜牧将人们扫墓时怀念故人的悲伤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 人们带上青团等祭品摆放在墓碑前 , 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虽说随着时代的变迁 , 如今的青团祭祀功能早已逐渐淡化 , 但在江苏和江南一些老人中至今仍保留这个习俗 。
“寒食节”又称“冷节”和“禁烟节” 。传说“寒食节”的由来 , 与纪念晋文公重耳的大功臣介子推有关 , 人们为纪念不肯出山而被烧死的介子推 , 相约禁止开灶用火吃冷食 , 据说最初的冷食只是麦粥 , 而青团因凭借“能事前准备、可以保留数天冷食”的优势 , 便成了冷食的代表 。“寒食节”因早于“清明节”一两天 , 现在已并入“清明节” , 两节合二为一 。
——清明节最具代表的传统食物
青团从明清时期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 , 由最初的清明节必备的祭品 ,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 , 如今的青团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扫墓祭祀点心 , 呈现多样化的变化 , 成为清明节前后最受欢迎的春天时令尝鲜之美食 , 原料不再是单一的水牛花 , 或许是艾草 , 又或许是麦青草 。而且每个地方对青团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上海人把水牛花做的糯米团叫做青团 , 而江浙却叫清明果 , 还有的地方只要是野菜汁做绿色糯米团子 , 统称为青团 。因为水牛花与清明节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 又叫清明草 。
「青团」三月水牛花齐刷刷地冒出来,咬一口它做的青团,满满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牛花的做法
水牛花最常见的做法有团子和饼子 , 在上海江浙流行团子 , 而我们湖南更多的是做成饼状的糖油粑粑 。
——豆沙青团
青团除了碧绿的颜色 , 形状有类似“元宝形”和圆团之分 。其馅有咸有甜 , 甜味以豆沙和芝麻馅为主 , 而豆沙馅是匠心的最佳载体 。
第一步:摘取未开花的水牛花嫩叶尖 , 去除杂草和黄叶并清洗干净 , 清水倒入铁锅内 ,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烧沸 , 将洗好的水牛花放入锅内煮沸 , 新鲜的水牛花要用石灰水煮熟 , 用江浙话叫“炝汁” 。“炝汁”后的水牛花不仅去除了苦味 , 而且能保留鲜亮碧绿的颜色 , 味道也会更香;
「青团」三月水牛花齐刷刷地冒出来,咬一口它做的青团,满满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步:将煮好的水牛花放入清水中冲洗2遍 , 再将其捣碎成糊状 , 和糯米粉揉在一起成团 , 也可加入适量的梗米粉混合 , 揉的时间越长 , 韧性越足 , 吃起来更有嚼劲 。多余的水牛花糊沥干水分 , 用保鲜袋装好 , 存入冰箱冷冻保存 , 可以吃到次年开春;
【「青团」三月水牛花齐刷刷地冒出来,咬一口它做的青团,满满春天的味道】「青团」三月水牛花齐刷刷地冒出来,咬一口它做的青团,满满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步:将和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静置15分钟 , 搓成长条 , 再切成等份小剂子 , 将小剂子搓成圆球 , 然后放入手掌心 , 用另一只手心压扁 , 再挖一勺豆沙放入中间 , 用手往上捏住封口 , 搓成均匀的团子 , 也可捏成有漂亮饺子花边的元宝形状;
「青团」三月水牛花齐刷刷地冒出来,咬一口它做的青团,满满春天的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四步:蒸锅倒入清水 , 隔板上铺垫湿润的棉纱布 , 再将青团整齐地摆放在棉布上 , 盖好盖子大火蒸15分钟后出锅 , 香糯软滑的豆沙馅青团便可以开食了 , 甜味与香气丝丝入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