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饼里,有北方人的乡愁
马来西亚的美食格局 , 就像这个多民族的文化大熔炉一样 , 看似纷杂 , 实则有序 。吃过浓墨重彩的马来娘惹菜、体验过怀旧的华人茶室 , 还有一支无法忽视的美食中坚 , 那就是印裔穆斯林赖以生存的“嘛嘛档”(mamak stall) 。
嘛嘛档是什么?
在泰米尔语中 , “嘛嘛(mamak)”是“叔叔”的意思 , 后来被引申为印裔穆斯林的称谓 , 而嘛嘛档 , 就是汇聚了各种印度食物的排挡、饭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嘛嘛档 , 大马最接地气的食肆
印度人出现在马来半岛的历史 ,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今天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印度人 , 很多是英国殖民印度时输送来的劳工 , 如今已成为仅次于马来土著和华人的第三大族群 。随之要解决的 , 当然就是吃饭问题 。
说来你也许不信 , 我对嘛嘛档的感情比华人茶室还要深厚 。虽然人人都夸赞大马的广东和福建味比国内还正 , 但作为华北平原来的人 , 跟闽、珠三角的口味天然存在不小的差异 。浅尝辄止还好 , 等到乡愁出来作祟时 , 云吞面、福建面这等碱水面 , 还不如印度飞饼来的可靠 。
▲ 印度甩饼
毕竟 , 印度吃小麦的历史比中国还要悠久 , 小麦的筋性也更符合北方人对韧性和嚼劲的要求 。看到小黑哥游刃有余的摔打面团、拉抻面饼 , 烤炉里飘出阵阵麦香 。我就知道 , 犯了乡愁的北方胃 , 这下算是来对了地方 。
饼——嘛嘛档之光
嘛嘛档虽由印度移民创造 , 但经过长时间的融合 , 早已跨越了种族的藩篱 , 成为马来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从街头小店到规模稍大的排挡 , 食物的种类也从十几到上百种不等 。
初入嘛嘛档的游客如我 , 看到密密麻麻的菜单都会皱起眉头 。作为大马最接地气的食肆 , 嘛嘛档的菜单通常不备注英文(甚至连菜单都没有) , 读起来跟天书没什么两样 。这大概也是它让很多中国游客望而却步的原因——反正华人餐厅多得是 , 不用为吃饭发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是 , 我对饼的渴望还是压倒了一切 。细细研究一番 , 嘛嘛档的菜单其实也很有规律可循 , 大多是基于饼、饭、面的变种 , 区别只是配料不同而已 。具体到饼子 , 只要掌握以下几大门类 , 就能把嘛嘛档变成你在马来西亚的主食厨房 。
饼 Roti
Roti是嘛嘛档里出现概率最高的单词 , 没有之一 。在梵语中 , Roti是“面包”的意思 , 这里也可以理解为“饼”的统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Roti是印巴最常见的主食 , 蘸咖喱、卷饼两相宜
Roti是未经发酵的死面薄饼 , 口感有点像北京的春饼 。既可以蘸咖喱酱汁 , 也可以“大饼卷一切” 。这种饼流传甚广 , 墨西哥卷饼用的饼皮就与之类似 。某种程度上说 , Roti也承担了餐具的职能 , 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
印度煎饼 Roti canai
Roti canai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印度飞饼” 。Canai是“扁平”的意思 , 你也可以叫它“印度煎饼”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层次分明的Roti canai , 我的最爱
印度煎饼比单纯的Roti多了些情趣 , 像手撕饼一样层次分明、外酥内软 。从印度传入新马以后 , 变得比本土更加松软潮湿 。对我来说 , 空口吃就足够香软美味 。此基础上加入不同的配料 , 可以变幻出二三十种组合:洋葱、鸡蛋、芝士、黄油、香蕉、沙丁鱼罐头 , 甚至连炒面都可以铺到上面 。只有想不到 , 没有做不到!
推荐阅读
- 『武器』用异想天开的脑洞来发展冷兵器,印度真能做出来
- [夏日美食之旅]比三亚人少, 比青岛便宜! 这个高铁直达的北方小岛, 海鲜吃到撑!
- 『翟永明』一个北方的上午,思念着一个人,我是一些诗歌草稿,你是一首诗
- 『美好,一直在身边』南方姑娘不顾家人反对远嫁北方,结婚3年后收到一个快递,她愣了
- 『威海』北方最适合养老的海滨城市,坐拥海鸥王国天鹅村,一年四季美如画
- 『秘诀』印度人很少生病的秘诀,竟然是“它”,10分钟就出锅,真好吃!
- 『』看到各国奶茶的反应,中国:天天喝!迪拜:喝不起!印度:拿走
- 【】被低估的战国七雄,吊打北方游牧民族,强盛时连齐国首都属于他
- 『美食』只有咖喱糊糊的印度,凭啥说他是美食的国度?
- ■我国“最好吃”的七碗面,3碗在南方,3碗在北方,网友:另一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