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瑞幸风波的券商启示录
国内外顶级大牌汇聚 , 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的投行团队堪称豪华 , 登陆纳斯达克时可谓风光无限 。 但自揭造假的“天雷”一放 , 彼时的梦幻成为今日的唏嘘 。
酿下苦果的同时 , 瑞幸事件中涉及的证券公司也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 , 亦或面临潜在被追责的风险 。 守好风险合规底线 , 无论是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出海” , 还是新《证券法》实施背景下的国内券商境内展业 , 皆具有启示意义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
相关券商或临潜在风险
细数瑞幸事件中涉及的证券机构 , 除了豪华的保荐承销天团 , 还有为其力挺而发布研报的证券公司 。 如今 , 这些行为或会因瑞幸爆雷 , 而面临不小的潜在风险 。
2019年5月 , 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时的联席主承销商包括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 。 2020年1月10日 , 瑞幸咖啡美股可转债及股票同步发行联席账簿管理人 , 亦同为这4家机构 。
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理事、协力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江翔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证券公司作为承销机构的风险 , 这也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 。 承销机构在整个上市过程以及后续发行中是否有过错有责任有待核查 。 但是根据以往美国市场的监管处罚来看 , 如果被监管确定有过错 , 责任是相当严重的 。
他用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件进行举例说明:涉事的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 , 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美元、22亿美元和6900万美元的赔款就是前车之鉴 。
同时 , 证券公司作为研究报告发布人存在的风险 , 被关注较少 。 瑞幸上市后 , 几家承销商发布对瑞幸的研究报告 , 其中的中资券商在浑水做空报告发布后 , 还发布了质疑浑水做空报告的研究报告 。
江翔宇分析说:“这其中的风险在于可能被外部质疑研究部门的独立性问题 。 ”根据监管规定 , 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和研究报告业务之间需要建立信息隔离墙制度 , 即研究部门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 报告的观点和发布时间均不受投行部门的控制 。
因此 , 研究部门无论发布何种报告观点在理论上均可以做独立解释 , 并非和投行部门有一致的行为就一定违法 , 但是如果被发现投行部门对研究部门观点和发布时间施加了影响 , 那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证券监管方面都会有较大监管风险 。 因此 , 证券公司必须做好内部的内控措施 , 向监管证明研究业务的独立性 。
2
中国投行的生动一课
瑞幸事件给中概股及中资券商不仅都提了个醒 , 还上了生动的一课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中概股系列造假风波 , 与惩戒力度、产生威慑程度到何种地步有关 。 造假行为出现 , 相关责任方如若被罚得倾家荡产 , 其余意欲造假者便会三思而行 , 但如果只是表面惩戒无实质性影响 , 导致违法违规成本太低 , 造假行为依然会层出不穷 。 ”
据严弘介绍 , 在美国 , 类似安德信这样世界老牌的会计师事务所 , 因接受处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对证券市场和金融服务行业警醒力度是很大的 , 加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监管机构对违法事件的严惩 , 使得不少机构能够约束住自己的行为 。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 美国所作出的证券赔偿是逐渐在减少的 , 这意味着违法行为在减少 , 市场逐渐在干净 , 市场环境逐渐在改善 , 害群之马出现的概率也越来越小 。
“中概股的观念理念还未足够适应 , 未能有效管住自己 , 实现严格自律 。 ”在严弘看来 , 出现造假行为 , 也是对违法成本认知存在问题 。 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 还需要有严重的后果起到警醒作用 , 相关责任方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角色 , 如何度过这一关 , 以及在今后如何进行改进 。
推荐阅读
- 瑞幸余波@瑞幸余波:小鹿茶还好吗?
- #中新经纬#神州优车谈瑞幸事件影响:已现金融机构和供应商挤兑苗头
- 『海航』债券投资人会议风波后,海航公开批评财务总监及相关人员
- 瑞恩资本RyanBenCapital■华兴资本.包凡:瑞幸事件之后,将有更多在美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交易
- :解密瑞幸造假背后“资本铁三角”:成功套现两家超百亿上市公司
- 「中概股」中概股:只要自身过硬 就无惧浑水做空
- 国际金融报社■“跟谁学”被做空后又成被告,VIPKID指其“窃取商业机密”,索赔800万
- 『地块』【调查】北外滩地块“围标”风波发酵 中海、华润置地华东高管被查
- 「国际金融报」第19家民营银行成立!定位为物联网银行,锡商银行能否脱颖而出?
- 『国际金融报』第19家民营银行成立!定位为物联网银行,锡商银行能否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