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最终一个都没抢救回来,纽约华人医生:一个白班5次急救呼叫
这是美国疫情发生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月
我们还没迎来拐点
保守估计 , 未来三个月我都会守在ICU
文章图片
冷藏卡车停在纽约某医院门口作为临时停尸房(图片来源:SKYTV截屏)
收入重症监护(ICU)病房的患者都插了管 , 有七八十岁的老人 , 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壮年 , 甚至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 “和中国、意大利的数据不同 , 美国年轻的重症病人比我们想象的多 。 ”纽约皇后区一家私立医院ICU的华人住院医师姜莎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印象中最难熬的一天里 , 姜医生在12个小时的白班里 , 经历了15次“快速反应小组”(RRT)呼叫和5次急救呼叫(codeblue) , 前者意味着有人突然病情恶化或晕倒 , 而广播里喊出“codeblue”则意味着患者没有脉搏跳动、心脏骤停 。 那天病房里的广播几乎一直没停过 , 呼叫了codeblue的5个病人最终一个都没能抢救回来 。 交班后 , 姜医生大哭了一场 , ICU的护士也都哭了 。 “我们很累 , 哭也累 , 但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 。 ”她回忆说 。
没想到在自己三年住院医生培训即将结束的最后100天 , 会经历“一生恐怕都不会再有的历史时刻” 。 大哭一场后 , 第二天姜医生马上投入到新一轮夜班 , 当时是她在ICU工作的第三周 。
与其他州不同 , 纽约大多数医院没有叫停住院医生的轮岗 , 作为三年级住院医 , 姜莎莎是一线值班医生 , 领导着一个四五人的团队 , 直接管理29张ICU床位 。 当出现无法处理的情况时 , 她才会呼叫在二线值班的上级医生 。
美国时间4月6日上午 , 刚结束夜班回家的姜莎莎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她在美国ICU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故事 , 以下是她的自述 。
ICU床位扩到60张
3月11日 , 星期三 , 我当时还在普通病房值夜班 , 早上交班时得知有两个病人确诊了新冠 , 我和他们接触过 , 当时没有N95 , 只带了外科口罩 , 相当于暴露了 。 12日早上交班后 , 医院的员工健康部门叫我去问话 , 当时我已经干咳两周、发烧39度 , 尽管核酸检测和胸片显示都是阴性 , 我还是被要求居家隔离 。
那段时间美国确诊的人数越来越多 , 医院人手紧缺 。 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政策一天一变 , 一开始要求疑似感染的医护人员要隔离14天才能复岗 , 后来变成10天 , 又变成隔离7天 , 到最后只要连续3天内没发烧就可以回去上班 。 我是隔离第7天被叫回去上班的 。
当时医院大楼7层ICU的不到20张病床已经住满 , 将6层北区开辟成新ICU病区 , 有29张病床 , 我复工后就在这里工作 。
不到两周 , 医院又把5层北区改成ICU , 共60张ICU病床 。 全院约有250多张床 , 8层会议室后来也改建成了“小方舱” , 可以再收20个病人 。 这些床位基本都住满了 , 现在我们是有实无名的“定点医院” , 90%以上都是新冠患者 。
距我们三四公里外的一家名叫埃尔姆赫斯特的公立医院已经出现“呼吸机告急”的情况 , 每天都有人死亡 , 一辆冷藏车停在医院门口存放尸体 , 皇后区的医院差不多都这样 。
我在私立医院 , 病人的健康条件、医院经济条件都稍好一些 , 设备只能说暂时够用 。 我在ICU已经看到四五个品牌的呼吸机了 , 目前做过七八例肾脏替代治疗(CRRT) , 医院没有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 。 不过据我所知 , 纽约开展ECMO的例数并不多 。
医护人员也有被感染倒下的 , 我有一个孕中期的同事已经确诊 , 目前在她家附近社区医院治疗 。 她曾在海军服役 , 海军医院船“安慰号”抵达纽约港后还曾召她回去服务 , 当时她向对方反映自己已经怀孕了 , 对方回复说 , “没关系 , 你来 , 工作到孕33周就行 。 ”没想到还是中招了 。 另外 , 我手下一位一年级住院医也查出了新冠阳性 。
推荐阅读
- 「口臭」湿气缠身的人,身体多半会有4个表现,希望你一个也不占
- 孕育乖宝宝如何观察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看这四个地方就知道了
- 「肝脏」血糖高不高,伸出双脚就能够知道,哪怕有一个,都需要警惕糖尿病!
- 睡眠@早上起床后出现3种迹象,多半是血管堵塞了,有一个也要注意
- #抗衰老#一个小动作,能坚持10秒,恭喜你,说明你还没老!
- 每天一点健康知识三小时后身亡!医生叹息:一个原因导致的,21岁小伙酒后晕倒
- 养生杂志总汇每天一个鸡蛋,身体可能收获多个“甜头”,爱吃鸡蛋的有福了
- ▲长期抽烟的人:“3症状”如果一个还没出现,恭喜了,肺部还算健康!
- 爆炸营养彭鑫蕊多半是血管堵塞了,有一个也要注意,早上起床后出现3种迹象
- 国医大师健康让父母看清这个世界,一个暖心又特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