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文轩TB』屈家岭文化崛起,城邦林立的年代,长江中游地区人们的生活日常( 二 )
长江中游地区考古文化序列
当800年的时光再次成为了人们的记忆 , 曾经高处不胜寒的庙底沟大厦轰然倒塌 , 已经成长起来的大汶口文化在远方的诱惑之下开始向西挺近 。
还没有从庙底沟灭亡的悲痛中醒过来的庙底沟人 , 在大汶口人逼近的脚步声中 , 无奈再次选择了南下 , 这群拥有着先进制陶技艺的人群涌进了油子岭文化 , 让如虎添翼的油子岭文化突然也有了扩张的愿望 。
本文插图
大汶口文化开始扩张
虽然笔者并不主张将考古学和历史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远古历史进行分析的方式 。 但是 , 对史前传说的强烈好奇也不免让我有了一探究竟的执念 。 这个全新的组合会是谁?有点跑题 , 还是放到后面再说吧 。
与庙底沟文化差不多同一个时代的油子岭文化是红陶为主 , 黑陶次之 。 在大溪文化末期开始衰落的时候 , 油子岭文化却异常得兴盛了起来 。
地处大溪文化北方边缘地带的油子岭文化在大溪文化盛极而衰 , 庙底沟瓦解 , 大汶口西进 , 秦王寨南下几个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发生了质变 。 本文认为其根源就是因为有新的强大族群进入了汉东地区 。
屈家岭文化在汉东地区的青龙泉类型恰恰也是一改本地区红陶为主的文化面貌 , 转而以黑陶为主 。 我们不难看出来 , 屈家岭文化的出现 , 就是因为这批以黑陶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人群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中诞生的 。
本文插图
屈家岭文化诞生示意图
这个现象同样也是郭伟民先生所说的"廊道效应"的完美体现 。 按照郭伟民先生《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一书中的论述 , 强大起来的油子岭文化在晚期也开始扩张 。
单思伟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强调的是"屈家岭下层文化"从汉东开始扩张 , 同时对大溪文化造成压迫 , 汉西的大溪文化被迫向峡江及西部地区迁徙 。
同时这也是有的学者推测的四川盆地宝墩文化中峡江因素的来源 。
本文插图
汉东地区屈家岭文化遗址分布
鉴于油子岭文化考古材料有限 , 其绝对年代并没有太精确的结论 , 普遍认为其年代范围在距今6000年至5200年这个区间 。 实际上这个时空范围覆盖了单思伟博士的屈家岭下层文化 , 或许油子岭文化三期与屈家岭文化下层可以简单合并下 。
本文为了简化理解 , 将屈家岭下层文化忽略 , 统一由油子岭文化来表述 。 与后世的战乱年代类似 , 实际上屈家岭文化的形成注定也是多元的 。
本文插图
屈家岭下层文化分布范围示意
仅仅就汉东地区来说 , "朱家台文化"、"雕龙碑三期"等也都对其产生过影响 , 甚至我们还能看到来自长江下游的"黄鳝嘴文化"的影响 。 但其主体来自油子岭文化当无疑问 。
随着油子岭文化跨过汉水 , 大溪文化在油子岭文化的压迫下不断向西退缩 , 油子岭文化因此很快就渗透到长江以南的澧阳平原及洞庭湖区域 。 在其扩张的过程中 , 不断地吸收本地文化 。 终于在距今5300年-5000年这个区间 , 长江中游各个地区的考古文化先后发生改变 。
本文插图
澧阳平原地区屈家岭文化遗址分布
屈家岭文化以其横跨多地区以及地方类型众多的文化面貌横空出世 。
此时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取代了崧泽文化 , 乱世中挣扎的黄河流域只能唯大汶口文化马首是瞻 。 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 , 三雄争霸的格局形成 。 这个比东汉末年的“三国”早了3000年的三国时代拉开了序幕 。
推荐阅读
- [慧文轩]混元霹雳手成昆的师傅究竟是谁?金老已暗示,与这个神秘门派有关
- #慧文轩#此人一家七口出了三位绝顶高手,她却被乱军杀死,不是黄蓉!
- 慧文轩@杨逍,纪晓芙这两个名字,原来寓意是弥补《神雕》这两人的感情
- 长门文轩TB■自身缺陷导致的悲剧命运,假想"兵仙项羽的临终回忆"
- @屈家岭2020年首班赴广州深圳返岗客车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