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五千年」古典精髓中的“雅致”格调:士人的内敛心态与多彩历史的别致调和( 二 )


由于黑、黄、红三色在两汉期间屡有变更 , 老百姓只好准备好三种颜色的衣服以备庆典之用;日常生活当中 , 自然还是只有素色、即“灰、黑、白”可用 。 唐宋之后:皇家垄断了主色 , 民间的“中间色”由此诞生
两晋期间天下四分五裂 , 隋文帝统一天下时以“东、南、中、西、北”的“中”自居 , 五行里“中”为黄色 , 自此 , 隋朝又回到了“尚黄”局面 。

「坊间五千年」古典精髓中的“雅致”格调:士人的内敛心态与多彩历史的别致调和
本文插图

早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 , 隋唐时的黄袍已为皇帝专用
唐因隋制同样尚黄 , 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时 , 以黄色为尊 , 紫色、红色、绿色、青色为辅的官阶尊卑体系也被写进了《永徽格》里面 。 “江州司马青衫湿” , “青衣”说的就是官阶最低的小官 。
这时期的老百姓除了灰黑白色坯布衣服 , 褐色的麻质面料也开始广为流行 , 因而“衣褐”者也成了老百姓的代名词 。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古人着装上的缤纷色彩 , 除非他出自官宦人家 , 否则这就属于严重的违法;即便是在生活富足的唐开元年间 , 民间当中其实还是没什么色彩可言的 。

「坊间五千年」古典精髓中的“雅致”格调:士人的内敛心态与多彩历史的别致调和
本文插图

脱离了“青衫” , 也就不会出现图中意境
宋太宗时期又在唐朝基础上、规定“胥吏、平民、商贾、工匠、占卜”等阶层的百姓只能衣着黑与白 , 富贾人家也要爱美呀 , 黄紫红绿青不能用 , 他们就在这些颜色与黑白灰之间调和出了丰富的“中间色” , 反正人家有钱、付得起染坊的各种调色成本 。
此举自然也属僭越 , 不过由于这些有钱人既无践踏被垄断的主色、“中间色”系列又存在黑与白的成份 , 官府在律例上也找不到严惩的条文 , 就唯有一边加强教育、一边睁只眼闭只眼放任这些“中间色”的存在了 。

「坊间五千年」古典精髓中的“雅致”格调:士人的内敛心态与多彩历史的别致调和
本文插图

皇家垄断了主色 , 百姓只剩下灰黑白可用
宋朝是一个重文的时代 , 民间里读过书但不曾为官的士人比比皆是 。 这些士人们深知色彩上的礼法局限 , 一方面无法使用张扬的“皇家主色”、另一方面又不甘于生活中只有黑白灰 , 民间里的这些“中间色”就成了他们彰显个人情操的最佳选择 。
得体的“中间色”搭配 , 构建出的就是一种高雅别致的格调 , 这也符合儒家文化体系下士人们的内敛个性 。 士人们的内敛心态与“雅致”格调的形成
“高雅别致”不等于没有彩色 , 它只是摒弃了饱和度高的色系 , 在“灰、黑、白”的基础上稍稍兑以一点黄紫红绿青之外的其他颜色 , 官府也就找不到太多惩处的理由 。 基于这些原因 , 我们就在古人的生活场景中看到大量淡雅的“浅褐色、淡金色“等色系 , 它们与自然界的各种高饱和度色彩结合起来后 , 就构成了一幅幅具有东方神韵的画卷 。

「坊间五千年」古典精髓中的“雅致”格调:士人的内敛心态与多彩历史的别致调和
本文插图

灰黑白为主的民间可用色彩
民间里的古典园林主人多属于一些隐退后的官员 , 依据他们所属的官阶 , 他们也可以在各中间色中添加某种主色 , 从而形成了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主次色系 。 这样的古人庭院流传到今天 , 往往就成了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 。 如果没有丰富的民间中间色系支撑 , 单凭这位退隐高官所能合法拥有的”紫红绿青“主色 , 他又能勾兑得出怎样的格调?
作为古代士人 , 尤其是宋明之后接受过程朱理学熏陶的文人 , 他们在思想上是严谨恪守儒家的内敛行为准则的 。 即便某人为一品高官出身、能合法地在家中使用红色 , 基于内敛的心态 , 红色在其中也多起到点缀的作用、而非喧宾夺主的用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