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我们最大的缺点,是太“完美”( 三 )


马吉经历的这种以成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越来越普遍 。 达尔豪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教授西蒙·雪莉(Simon Sherry)说 , 孩子渴望的爱 , 不是取决于数学成绩或一场足球赛的表现 , 但现在很多父母在竞争压力下 , 会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 要么是逼迫孩子取得好成绩 , 这样孩子就可以进入精英学校 , 要么就为孩子报名课外活动 , 为以后申请大学做准备 。
但是 , 如果孩子只有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奖励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他们会觉得 ,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是否完美 。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 ”雪莉说 。
社交平台也助长了攀比之风 。 “这真是个大问题——那些社交媒体上的图片成了人们比较的标杆 , 而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试图赶上与自己社会地位相等的人 。 ”雪莉说 。 与人攀比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而现在是最难的 。 社交媒体中充斥着他人的完美假象 , 不停地轰炸着我们 。
完美主义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动消失
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的研究人员马丁·史密斯(Martin Smith)表示 , 完美主义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动消失 , 反而会变本加厉 。

「36氪」我们最大的缺点,是太“完美”
本文插图

随着年龄增长 , 完美主义会变本加厉
他带领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完美主义和其他人格因素关系的荟萃分析 , 发现在完美主义“病龄”方面得分较高的人 , 似乎更容易变得愤怒、焦虑和易怒 , 注意力也老是不集中 。
史密斯说 , 随着时间推移 , 当完美主义者再也无法实现那些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时 , 他们可能就会开始对自己的过去抱有悲观看法 。 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大部分经历视为失败 , 因为他们很少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完美 。 他认为 , 在学校或竞技体育环境中 , 通过分数或其他统计数据来衡量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表现通常是比较容易的 。
但在工作场合 , 与同事的比较可能更加主观 , 而且对于一个总是力求做到最好的完美主义者来说 , 这可能更难 。 “你很难说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了95%的完美 , 这很难计算 。 ”
几十年的完美主义研究表明 , 完美主义可能会催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 雪莉指出 , 完美主义者产生自杀的想法和冲动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

「36氪」我们最大的缺点,是太“完美”
本文插图

完美主义可能会催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完美主义者费心隐藏自己的痛苦 , 或主动表现出完美无缺的样子 , 都是危险的信号 。 一般来说 , 完美主义者的这些外在表现 , 是可以被身边的人发现的 。
雷意识到 , 她为自己的完美主义需求建立了一种身份 , 如果她想要摆脱完美主义 , 就必须放弃这种身份 。 为了让自己发现什么时候又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潭 , 雷给她内心的完美主义者起了个名字——格蕾丝 。
这种做法帮她确立了一种距离感 , 当陷入完美主义思维方式时 , 她能意识到 。 “我可以说 , 哦 , 那是格蕾丝 。 比起抨击她的做法 , 我更应该同情她 。 ”雷会问自己 , 格蕾丝现在需要什么?这个答案可以帮助她理解她的完美主义冒出来想要做什么 。
休伊特说 , 治疗完美主义有点像治疗一个害怕床下有怪兽的孩子 。 他记得有一位自称是完美主义者的病人 , 第一次见面时 , 她不经意间提起一件事 。 在她五岁时 , 父母为了处理移民的事情把她送到亲戚家里暂住 。 等她再见到母亲时 , 被母亲的美貌惊呆了 。 后来 , 她把做一个完美女儿当成了毕生追求 , 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她是完美的 , 就再也不会和母亲分开 。
休伊特解释说 , 像这样的案例往往更多地是关于潜在的关系 , 而不是其他因素 。 休伊特指出 , 很多人追求完美主义 , 认为这样会让自己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 但讽刺的是 , 他们往往更容易被人认为是易怒、警惕或怀有敌意的 。 “本想获得他人的接受和亲近 , 却恰恰把人推得更远——这就是神经悖论 。 ”


推荐阅读